在林軒記憶中,黨魁年輕時非常有能力、有魄力,才會受到各個財團的鼎力支持,登上黨魁寶座。
“倒在地上的真是黨魁的替身嗎?真的沒有黨魁嗎?就像很多國家一樣,是媒體、喉舌、新聞記者在集體造神,將領導人吹得神乎其神,以蒙蔽無辜的民眾。”林軒苦笑。到了二十一世紀,無論有沒有黨魁,無論二戰很多戰役中有多少用兵失誤,都通通成了昨日煙雲,沒必要去一一考據了。
黨魁之死已經成了1945年柏林之圍中的休止符,納粹曆史至此結束,德國在蘇聯克格勃的槍下成功改朝換代。
“喂,那些人呢?去了哪裏?”有人如夢方醒,記起了早他們三分鍾衝入地下室的同袍們。
與此同時,那暗門被人猛然撞開,那人大踏步地走出來,膝蓋以下的衣服已經被鮮血染紅。
林軒從那人身側向門外望去,但見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是我害了他們!”林軒越發自責。
實際上,蘇聯特種兵的慘死實際跟他沒有絲毫關係,那隻不過是戰場上必須要發生的戰鬥。這隊人奉了上級命令突入敵人巢穴,早就做好了必死的準備,相當於陣地攻堅戰中的敢死隊。
換句話說,他們就算不死在那人手上,也會倒在納粹黨衛軍的槍下。橫豎是死,僅僅時間、位置不同而已。
“抓住他!”男人大聲下令,想必他也看到了室外地麵上的鮮血,立即改口,“殺了他!”
特種兵們掉轉槍口,指向那人,隨即亂槍齊射。
林軒趁亂,俯身抄起一支長槍,就地一滾,躲在家具後麵,伏底身子,靜觀其變。
“蘇聯紅軍“是1917年至1945年間陸軍和空軍的統稱,該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數達最高峰,總計超過一千一百萬。柏林之戰結束後,部隊減至五百萬左右,而到冷戰末期時則隻有四百萬人。該部隊是由列寧和托洛茨基一手建基締造的,建立於1925年前後,在戰爭中磨礪壯大,最終成為東歐、北亞最強大的軍事武裝,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互相製衡。
二戰中,蘇聯紅軍內部出現過相當多的軍事天才、孤膽英雄,都曾獲得過最為榮耀的“蘇聯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已經被全球軍校列為“教父“級的典型人物,供學員們研究模仿。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四次獲得“蘇聯英雄”、從士兵到元帥的漫長軍旅生涯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朱可夫,他獲授獎章的具體日期為1939年8月29日、1944年7月29日、1945年6月1日、1956年12月1日。
朱可夫元帥亦是林軒欽佩的前輩之一,在參觀俄羅斯二戰展覽館時,他曾在朱可夫元帥的個人展館內駐留數小時之久,並向這位二戰英雄獻上了代表尊敬、追思的向日葵花環。
冷戰時期,已經不可能出現朱可夫元帥那種指揮千軍萬馬攻城拔寨的大英雄,中國人常說的“亂世出英雄”真的非常有道理。
正是因為對蘇聯戰鬥英雄的尊敬,林軒才在內心深處將這兩隊特種兵當成了“友軍”。
砰的一聲,有人倒飛起來,撞在牆上,又重重落下,砸在林軒右側的一張椅子上,額頭破洞裏鮮血長流。
槍聲暫歇,應該是那人占了絕對上風,瞬間格殺了這十幾人。
“喂,結束了。”那人大聲叫。
林軒拎著槍站起來,與那人隔著十幾步距離冷冷相對。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但也異常簡單,因為那人的奔行速度、殺人手段相當了得,隻用了兩分鍾,就殺光了現場所有的蘇聯特種兵。
“這些人總是不堪一擊。”那人高傲地攤開雙手,似乎殺了那麼多人仍然意猶未盡。
“我們站在這裏,並不是為了殺死他們。他們隻不過是曆史上的一群無名小卒,為了保衛國家、維護和平而戰,與你我今天要做的事無關。”林軒說。
以二十一世紀殺人機器的功力去剿殺1945年的軍人,如同以虎搏兔,雙方力量懸殊巨大,根本不在同一級別上。這種純粹的殺人遊戲令林軒感到厭倦,尤其是他看到那人身上濺滿了蘇聯戰士的鮮血時,心情就越發沉重。
“我知道了,還有一個人……一個很重要的大人物,就在上麵!”那人向頭頂一指。
林軒也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原來兩隊特種兵隻是探路斥候,這一次夜襲,竟然有大人物在地麵上近距離坐鎮中軍!會是誰呢?難道是——”
大人物如林中猛虎,未見其形影,先聞其風聲。
“大人物頭腦中有最重要訊息,殺了他取資料,哈哈哈哈……”那人一路狂笑著直衝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