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看不見的氣牆(2 / 2)

林軒看著這個空有人形、不知為何種生物的“人”,隻是微笑,並不接話。

黃金的確是地球人最愛的東西,因為那代表了傾國傾城的財富,也代表了可以用金條打開任意一扇緊閉的“門”,在全世界暢行無阻。可惜,林軒不愛黃金,隻愛正義公理,就像組織內所有人一向都秉持的那個最根本原則——“恒久堅持,要正義公理像太陽一樣發出光芒”。

“如果我要的是黃金,你要的是什麼?你還沒有回答我,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林軒淡淡地問。

明知對方給出的答案不可信,他也必須要問。隻有不斷交談下去,對方才可能從言語中露出破綻。

那人在鏡麵上猛擊一掌,而後揮舞著拳頭哈哈大笑:“我的目標?我的目標?我的目標你無需知道!哈哈哈哈,相信我,我們會成功的,一定會成功的!”

鏡中匍匐的人似被驚動,再次抬起頭,滿臉恐懼,向林軒望著。

林軒忽然想到:“對方不能移動,雙手是否能打手勢,以手語交談?”

他一想到,雙手即做出最簡單的手語動作,意思是:“你是誰?”

手勢的起源是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而把手勢作為一種語言,它的產生和發展則相當漫長。手語構成分為表意法,即摩狀、會意、指示、借代、綜合等;構詞法,即詞根、詞綴等;造句法,即倒裝句、省略句等。

在手語中,摩狀是用手語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顯的外觀形狀,例如“床、桌子、椅子”等;會意是將一些不宜於直接模仿的或比較抽象的事物,采用與這類相關聯的事物來間接的表達該詞的意義。如“牛奶、表揚、自來水”等;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向所表達的事物,例如人體器官、方位、人稱等。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聲語言的語音或字形,用拚打指語或模仿字形、書空字形等的方法來表達詞的意義。如“之、山、細”等。

在這裏,手語可以作為唇語的輔助,加快兩人的溝通速度。

當林軒用手語問帕夏“是誰”的時候,結果相當出人意料,帕夏第一個動作是右手食指橫伸,手背向上貼在頜下,然後向右移動一下。很明顯,這個手勢的意思代表的是“蘇聯、俄羅斯”之意。

帕夏是朱可夫的兒子,以此來表明國籍是很恰當的。隻是,帕夏接著做了另一個動作,雙手五指伸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斜向交叉夾住,在麵前轉動一圈。這個手語動作並不標準,但林軒還是判斷出,那是“美國”的意思。當然,最後一個動作的標準做法是該手勢在腹部轉動一圈,帕夏身體匍匐在地,無法起身,自然就無法完成該動作了。

“蘇聯、美國?什麼意思?”林軒一怔,隨即看到了帕夏做了“法國、英國”兩個手語,連起來則是表示了“蘇聯、美國、法國、英國”四個國名。

“四國……是多麵間諜的意思?”林軒瞬間明白,用唇語問,“多麵間諜?你是多麵間諜?”

這句話,他連續用俄語、美式英語、法語、英語問了四遍,獲得的答案都是“是”。這就表明,帕夏是四國間諜。

林軒搖頭苦笑:“二戰中的間諜戰十分激烈,以至於雙麵、三麵、多麵間諜多如牛毛,無從判斷其到底是忠於哪個國家了!”

其實,一個人一旦失去了國家信仰,他就變成了一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陰謀家或者商人,隻追求個人利益,不為任何一方專心工作。

二戰中,最可怕的是軸心國、盟軍之間的雙麵間諜,他們騎在兩大陣營中間,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賺夠了信息費,並為這場世界大戰推波助瀾。當然,這類人最後沒有一個獲得好下場,有些在整肅運動中被殺,有些則是死於敢死隊的暗殺。

“你到底在什麼地方?是墜入了一個巨大迷宮嗎?”林軒繼續使用唇語。

帕夏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眼睛連續眨著,似乎在斟酌措辭。

“是迷宮嗎?你受重傷了嗎?你能不能站起來行走?”林軒連續問。

帕夏又停了幾秒鍾,搖搖頭,又點點頭,雙手在地上一撐,竟然毫無遲滯地迅速站起身來。

此舉大大出乎林軒的料想,因為他從剛剛帕夏吃力爬行的狀態看,以為帕夏受了看不見的重傷,無法走路,才那樣艱難爬行。

“你……你沒受傷?那為什麼要匍匐前進?”林軒不解,隨即追問。

帕夏用唇語回答:“隻有如此,才能前進。我麵前有一道看不見的牆……空氣牆,根本走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