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汴梁英雄會(1 / 3)

靖康四年七月初,護民軍三大巨頭,嶽飛李八少黃縱共同簽發了一封邀請函,發向護民軍的轄區,及護民軍轄區外的一些地方。

邀請函上隻有簡單的幾句大白話,就是邀請天下飽學之士,英雄豪傑,以及各地鄉老,前往汴梁,於中秋佳節之際,一同商討建立新朝的事兒。

一封內容簡單毫無文采的邀請函,卻激起了天下千重浪。

護民軍轄區內自不必說,百姓們除了歡欣鼓舞外,還透著幾絲意想不到的興奮。特別是那些由民眾自發選出的鄉老,連品級都沒有,竟然也有了共商國是的機會,更是激動得睡不著覺。因為鄉老人數過多,也不可能每個鄉老都去汴梁議事,所以每個縣隻能派出一個鄉老前往汴梁。至於派誰,則由鄉老們自己議定。怎麼議定都無所謂,惟一的限製就是,不許動武。凡是動武的鄉老,一律取消議事資格。

各地的鄉老們開始四處聯絡鄉親,試圖為自己贏得前往汴梁的機會。在鄉老們看來,這可是麵聖的大事,將來能夠吹一輩子的。各個地方的鄉老們一時間倒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至於護民軍的將領們,有的讚成這個意見,有的則旗幟鮮明的反對。比如傅選和王貴,他們就公開發表牢騷,“整個中原都是護民軍的將士們一刀一槍拚下來的,該怎麼建國,該怎麼立法,應該由護民軍說了算。那些見了金兵隻會縮在城堡內的平頭百姓,還有那些畏金如畏虎的軟蛋書生,還有那些惟利是圖的奸商,有什麼說話的權利?嶽帥要麼一言堂,要麼就和護民軍的將士們商量一下就行了。製定好了律法看哪個人敢不遵?護民軍的刀子也不是吃素的。”

嶽飛聽到了這些牢騷,雖然有點生氣,但也理解傅選王貴的想法。他並不擔心傅選王貴會做什麼過火的事。這兩個人如果心機深沉,就不會公開發表這種不合時宜的言論了。

各地的書生舉人,更是興奮莫名。一些威望素著的名流大儒更是帶著學生連夜起程,準備在護民軍的國是大會上為儒生們爭取到更多權利,並鞏固一下孔聖人的地位。

金國這次侵宋,儒門子弟表現得太過不堪。特別是孔聖人的後裔,竟然投降了金國,真是給天下的儒生丟臉。

但一碼歸一碼,孔門雖然表現不堪,但護民軍對孔門的行為也有點過分。

自從船火兒張橫占了京東路,對孔家很不友好。特別是柳進士,一個讀書人出身的軍頭,竟然成了護民軍的忠狗,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帶著兵往曲阜跑三趟了。第一次是因為孔聖人後裔投降金國的事兒,抓了十幾個孔家子弟斬首示眾。第二次則是因為一個佃戶狀告孔聖人的一個後裔強搶民女為妾。柳進士竟然又闖進了孔家,把那個後裔充軍到礦山,不到一個星期就累死了。第三次更是過分,僅僅因為孔門的新家主,毆打了一個不肯交糧的佃戶,結果柳進士竟然把孔門新選出的家主吊到曲阜城門,脫下褲子,朝屁股上抽了十記鞭子。

這真的太過分了。這種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的行為激怒了好多大儒,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警惕心。他們感覺嶽飛護民軍的一眾將士似乎對孔門沒什麼好感。

如果嶽飛自行建國,他們當然也沒辦法。可是嶽飛現在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想讓天下人共商國是。哈哈,那些隻會打仗的泥腿子懂得什麼?

各地大儒已經暗中串連,準備在中秋節的國是大會上施展三寸不爛之舌,把嶽飛及一眾將領駁得啞口無言,然後重立儒門的神聖地位。

不過要說最興奮的,當然是士農工商中的工和商了。春秋時期,工商的地位很高,所以才有歐治子那樣的兵器大師,也有呂不韋那樣能左右天下局勢的天下巨商。然而,從秦朝開始,能工巧匠們進了匠戶坊,從此中國的兵器發展就停滯下來。至於商人,更是成了統治者眼裏的肥豬,以及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漢武帝派李廣利伐西域時,直接把各地小商人充入軍隊,隻是曆朝曆代打擊商人的一個極端例子。

如今護民軍的轄區之內,所有的匠戶都獲得了自由,不管是打製兵器的匠戶,還是燒製瓷器的匠戶,或者其他匠戶,統統可以自由選擇職業。當然了,大多數匠戶沒有其他謀生技能,大多還是用自己掌握的技能謀生。但是他們的生活大大改善了,少了駐防太監的剝削,再加上生產出的東西可以自行買賣,匠戶們很快就比種地的農民富裕了很多。

至於商人更不用說。天下間對護民軍最有信心就是富商巨賈。在這些商人看來,隻要李八少不死,護民軍的重商政策就不會改變。就算李八少死了,從黃縱施行的一些政策來看,護民軍也會大概率延續重商政策。

出於這種對護民軍的信心,就連不在護民軍轄區內的富商巨賈也開始悄然起程,準備去汴梁大會上為天下的小商人們嚷嚷幾聲,順便在汴梁紮下根基。

順便說一句,天下的商人們現在恨極了刺殺李八少的胡大,不止一個商會開出了巨額賞格,隻要有人能夠抓住胡大或九尾狐的任何一名頭目,都可以獲得萬兩賞銀。

這種懸賞讓天下的遊俠之士大舉出動,很快就抓了不少九尾狐的中下層頭目。可惜的是,目前還沒能抓住九尾狐的九大頭目中的任何一人。

麵對天下皆敵的局麵,九尾狐的行事也更加詭異。至於重要頭目,更是或藏於臨安,或藏於曹成地盤。

其實天下也有很多人不明白嶽飛的這次邀請。護民軍把精力放在這場國是會議上的時候,曹成正在廣南西路和荊湖南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成了氣候。

正因為這個原因,遠在北國的宗望就很不理解嶽飛的這番舉動。在燕京留守府內,宗望十分疑惑地說,“國家大事,當然要由皇族一言而決。至於普通的百姓,聽命行事就是,哪裏有他們說話的份兒?嶽南蠻這番倒是真的走了一步大錯棋。既然攻下了襄陽和金陵,他不一鼓作氣滅了趙宋小朝廷,反而搞這種無用之事,實在大大失算。”

宗望的至交好友馬和尚卻不讚成嶽南蠻的意見。馬和尚雖然因為完顏闍母的事兒,暫時離開了金軍大營。但會戰結束後,宗望很快又去馬和尚的寺廟把馬和尚請到了軍中。畢竟完顏闍母被高寵生擒的事兒怨不得馬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