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家由於是後搬來的,老陳家就在村口不遠處,附近鄰居倒是不少,什麼王大娘家,李大嬸家等等的了。
出了村子,向北走幾百米米左右有個小山坡,山坡並不高,僅有幾百米,翻上山坡,山坡之上有一塊大約一二百平米的凹地,這裏就是平常狩獵隊練武的地方了。
再往前行翻下山坡,再向前行一二千米,便有一處懸崖,高大約百丈,懸崖上掛著一連瀑布,懸崖之下有一個大水池,水向遠方不知名的地方流去,而穿過瀑布,有一洞府,這裏就是陳健每天練功的地方了。
陳健將這裏命名為水簾洞。
說起這個水簾洞,倒並不是陳健第一個發現的,而是陳健的大哥,那個上樹能掏蛋,下水能摸魚的惹禍精陳搏發現的。
陳搏某天來水池摸魚一次偶然穿過瀑布,發現了裏麵的水簾洞,小洞大約有十米見方,陳搏十分高興,回去就帶著弟弟陳健前來玩耍,這裏成了二人之間的小秘密。
頭幾天,陳搏還每天都要到這裏玩耍,過了幾天,陳搏的新鮮勁過去了,也就再也沒有來到水簾洞玩耍過,因為這裏的隱蔽性好,環境也不差,練武之後順便還能洗個澡。於是乎,這裏就成為了陳健的練功場所。 陳健自從三歲半開始,就每天早飯後都到要到水簾洞裏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有四重境界,第一重當然是未入門的境界,練拳練一輩子,也不過舒活筋骨罷了。
第二重境界是“勁隨意走,運轉由心”,到了這一重,才算是練出了太極拳法的真功夫,所謂“勁隨意走,運轉由心”隻是上乘功夫的門檻而已,但就是這一道門檻擋住了絕大多數人。
再往上一層的境界就是“有觸必應,隨感而發”,它已經接近於傳說了。
太極拳法傳承至今,古往今來的那些太極拳大宗師們大多都是這個境界;至於再往上的境界,叫作“形神皆妙,與道合真”,這幾乎是神話了。
從古至今,隻有太極拳開派宗師“三瘋真人”張三豐一人到達過。
頭半年打拳時,和前世打拳的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一套拳法打下了基本上也就花個十幾分鍾,每天打個十幾遍不成問題。
半年後的某一天陳健如往常一樣,意守丹田,開始練拳,從第一式起手式開始練起,今天的拳法和以前的一樣而又不一樣,說一樣是因為太極拳的招式還是原先的那些招,打法還是以前的打法。
說不一樣是因為他已經控製不了自己的身體了,剛剛打起起手式的他出現了極其玄妙或者是奇妙的變化,打著打著,他發現自己越來越輕,飄飄然而不知其所止,飄出來的向下望去。
他看到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孩身上穿著一個山村小孩所常穿的青色小衫正在打著超慢的太極拳。
初時小孩的麵孔看不清楚,慢慢的,小孩的麵孔變得清晰起來,陳健看著自己這張熟悉的麵孔,驚恐了,他想叫,他想大聲叫。
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想要喊破了喉嚨一般的大聲叫,但是他卻發不出哪怕一點點的聲音,漸漸的的他發現自己透明了,他能清清楚楚的看見自己身上肝髒等各處器官。
他看見隨著太極拳的進行,身體之外有一圈淡白色的小光點在不時的進入身體,淡白色的小光在身體內彙聚成小細流,隨著太極的進行,小細流在身體各處流動。
在流動的過程中,小細流流動之處,身體血管和各髒器之周邊的一層密密麻麻的黑色顆粒狀物體就會被小細流衝刷,每次小細流衝刷一圈,總有很小的一點黑色顆粒被衝刷掉。
也不知過了多久,陳健感覺自己的身體正在慢慢變沉,他下降了,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體之中。回到身體裏的陳健第一感覺就是疲勞,就好像幾天沒有睡覺了似的,他實在抵擋不住這股困意,倒地就睡著了。
各位看官,陳健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的這種狀態,就是傳說中隻有太極拳開派宗師“三瘋真人”張三豐一人到達過的“形神皆妙,與道合真”的神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