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而不結婚,似乎變成了“眾矢之的”,經常有人關心,甚至“嚴重關切”。遇到認識的人時,總被問道:“你怎麼還不結婚?”“什麼時候請喝喜酒啊!”
沒結婚,實在是個人的問題。但別人卻表現出“極度關心”的樣子,有的人還偷偷打聽“他長得也不錯,怎麼還不結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毛病?”這種問題傷及了他人的自尊,往往會被毫不客氣地駁斥回來。
這類不該問的問題還包括女性的年齡和婚姻,女人最忌諱別人問她的年齡。在西方,這被視為不尊重女性、不懂得禮貌的表現。“青春永駐”是每個女人的夢想。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天然的、本能的維護自己內心秘密的情緒,遇到別人不得體的詢問,就可能自然發生逆反心理,這就造成一種局麵:有時問者是不經意的,被問者常常不由心生厭煩,厭煩這種交際方法,甚至厭煩這個問話的人(盡管也許此人並不壞)。如若再遇到那種事事在意、處處留神的“查戶口專家”,被問者的厭煩之情會更加強烈。
無事不問會使自己變得淺薄庸俗,試想,一個喋喋不休好探問別人私事的人,怎麼可能獲得真正的朋友?
什麼話題不宜問
與別人交談時,不要無話不問,有些話題是不宜問的,如:
1.別人的隱私不要問
在與別人交際中,為了避免引起別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提問對方的隱私,比如:
“哪年出生的?”
“你一個月掙多少錢?”
“你為什麼還不結婚?”
“你是不是在外麵有份兼職?”
打聽這些個人隱私的問題惹人反感,甚至導致“戰爭”爆發。
在你打算問對方某個問題的時候,最好先在腦中過一遍,看這個問題是否會涉及對方的個人隱私,如果涉及到了,要盡可能地避免,這樣對方不僅會樂意接受你,還會因你在應酬中得體的問話與輕鬆的交談而對你產生好印象,為繼續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地說,在日常交際中,應該避免問及下列這些方麵的隱私話題:
女士的年齡;
工作情況及經濟收入;
家庭內務及存款;
夫妻感情;
身體情況;
不願意公開的工作計劃;
不願意為人所知的隱秘。
2.對方不知道的問題不宜問
如果你不能確定對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問題,那麼你還是不問為佳。如果你問一位醫生:“去年發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有多少?”這個問題對方很可能就答不上來,因為一般的醫生誰也不會去費神地記這些數字。要是對方回答說“不清楚”,就不僅使答者失體麵,問者自己也會感到沒趣。
3.有些問題不宜刨根問底
比方說,你問對方住在哪裏,對方回答說“在北京城”或說“在香港”,那你就不宜問下去。如果對方高興讓你知道,他一定會主動地說出,而且還會說“歡迎光臨”之類的話。否則,別人不想讓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問了。此外,在問其他類似問題時,也要注意掌握問話尺度,要適可而止。
4.不要問同行的營業情況
同行相忌,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競爭的社會裏,往往人都不願意把自己的營業情況或秘密告訴一個可能的競爭對手,即使你問到這方麵的問題,也隻能自討沒趣。
5.在交際中,不該問的,即使你想問也不要問
凡對方不知道或不願意別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問。要時刻記住,問話的目的是引起雙方的興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沒趣,那麼,你的問話技巧就非等閑了。
7有人在你麵前說別人壞話時,你不要插嘴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很敏感的,特別是在辦公室這種場合,幾個人在一起就會閑聊起來。有時說到某個人時,還會說出一大串的壞話。在這種時候,很多把持不住的人,也會跟著附和說起某人的壞話來,其結果可想而知,這種壞話不久便會被添油加醋地傳到他的耳朵裏,別人不僅對你有了看法,還有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你的壞話或打擊報複你。
某公司企劃科李某升為科長,同一間辦公室坐了幾年的同事忽然升遷了高位,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刺激與震動。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競爭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總讓人有那麼一點酸酸的感覺。企劃科李某的幾個同事背後嘀咕開了:“哼!他有什麼本事,憑什麼升他的官?”一百個不服氣與嫉妒就都脫口而出了,於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某數落得一無是處。
王新是分配到企劃科不久的大學生,見大家說得激動,也毫無顧忌地說了些李某的壞話,如辦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個陽奉陰違的同事A,背後說李某的壞話說得比誰都厲害,可一轉身就把大家說李某壞話的事說給了李某。
李某想:別人對我不滿說我的壞話我可以理解,你王新乳臭未幹有什麼資格說我,從此對王新很冷淡。王新大學畢業,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還經常受到李某的指責和刁難,成了背後說別人壞話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