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酒的發明權屬於誰?有人說是猿猱所造,故有“猿酒”、“猩猩酒”之說;更多的人認為是儀狄、杜康所造,故杜康至今被尊為酒神。而晉江統《酒誥》指出:“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說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不管是誰先發明製造了酒,反正酒這個神奇的東西來到世上後,便博得了上至帝王將相、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農牧漁樵普遍的喜好,與人們生活緊密關聯,並在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醫療等方麵發揮了作用。曆史上禹“疏儀狄,絕旨酒”;商紂王“酒池肉林”,敗德亡國;戰國時“魯酒薄而邯鄲圍”;三國時曹孟德赤壁“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晉王羲之蘭亭雅集,“曲水流觴”;唐賀知章“金龜換酒”,李太白“鬥酒詩百篇”;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千百年來,圍繞酒這一飲品,有過無數善惡悲歡的故事。

正因為如此,人們對酒的評判曆來褒貶不一。讚之者稱為“聖人”、“歡伯”、“福水”,認為“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儀”、“抗之欲在青雲之上”;惡之者呼為“狂藥”、“魔漿”、“禍泉”,認為“酒是爛腸的毒藥”,“抑之則在深淵之下”。

與酒相伴而生的是酒文化。世上有了酒,便有了帝王關於酒的詔誥、朝廷關於酒的法令、史官關於酒的記載、文士關於酒的題詠、百姓關於飲酒的樂事、不同民族關於飲酒的習俗……這些,便彙成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的酒文化。而酒詩(包括詞、曲),則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酒文化這個絢麗多彩的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是鑲嵌在酒文化這頂皇冠上的寶石。

詩歌是靈感與激情的產物,酒則是靈感和激情的催化物與燃燒劑。曆代文人墨客,溶詩於酒,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美篇章。這些詩題材廣泛,幾乎涉及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在烽火邊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在高山農田,“鼓聲獵獵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亂雲”;在荒村漁港,“閑釣江魚不釣名,瓦甌斟酒暮山青”;在公府衙門,“今日黃堂一杯前言001酒,使君端為庶民斟”;在鄉村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在花前月下,“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愁悶時,“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高興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相遇時,“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柳邊”;離別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家時,“座中客常滿,樽內酒不空”;行旅中,“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少年時,“神曲清濁酒,牡丹深淺花。少年欲相飲,此樂何可涯”;老年時,“遊人莫笑白頭醉,老醉花間有幾人”;冬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夏天,“炎暑鏖天陣,驅除須酒兵”;節日,“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平日,“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災年,“蝗餘場上禾收薄,酒貴街頭醉客稀”;豐年,“祭餘野廟啼鳥樂,酒賤村墟醉叟多”。皇帝,“勸得官家真個醉,進酒猶呼萬歲”;百姓,“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有錢人,“富人漉酒聚儔侶,酒厚隻愁身醉死”;窮人,“慣飲茅柴諳苦味,不知如蜜有香醪”……可以說,無論什麼生活場景和人物對象,幾乎都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酒詩。

盡管有人說“舉杯銷愁愁更愁”,也有人說“美酒如刀解斷愁”,但是,人們對酒的喜愛與嗜好都是一致的;特別是文人,“自古文人愛美酒,酒中自有詩千首”。時至今日,人們對酒的喜愛與嗜好絲毫無遜於古人。那些與酒相伴相生的優美的酒詩,也為人們所喜愛而廣泛傳誦,並且在不同的曆史條件和社會背景下,酒詩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古人的“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辭飲”,和今人的“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淺,舔一舔”,在文字上雖然雅俗有別,但表達的意趣卻異曲同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曆史上眾多的詩人幾乎都愛飲酒,有的詩人,如陶淵明、李白,更是“十詩九言酒”,所以留下了成千上萬詠酒、涉酒的詩。我們這個選本,篇幅有限且相當粗疏,希望那些愛詩、愛酒的朋友能以此窺見祖國酒文化的全貌,通過品嚐這一片肉,領略祖國酒文化的一鑊之味,一鼎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