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9-1783),字仲則,一字漢鏞,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人。詩與洪亮吉齊名,稱“洪黃”,為清中葉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有《兩當軒集》。
【把酒】
把酒意如何,深宵幽感多。春心憐徑草,生意撫庭柯。
名豈身能待,愁將歲共過。由來著書願,禁得幾蹉跎。
【釋義】
春心,指春景所引起的感懷。
徑草,路草。
生意,生機。
【詳解】
作者每日詩酒消憂,著書的願望難以實現,因此總有迷惘之感。本詩反映了作者在詩酒與著書之間顧此失彼的複雜心緒。
【主客行】
杯來何遲,杯來何遲!主人見之,主人笑相告:匪杯之遲,而飲之速。客起語主人,主人切勿生怒嗔。人生處世上,奄忽如浮塵。東家郎,西家女,晨考鍾,夕伐鼓。
吾楚歌,若楚舞。人如龍,騎如虎。朝紅顏,暮黃土。朝紅塵,暮白雨。人生至此,雲胡不傷?今夕何夕,登君之堂。登君之堂飲君酒,願君子孫,累累印,若若綬!客行千觴主人壽。
【釋義】
匪,假借為“非”,表示否定。
怒嗔,惱怒意。
奄忽,匆匆意。
浮塵,此處借指人生短暫。
考鍾,敲鍾。伐鼓,擊鼓。考鍾、伐鼓,是古代的禮樂器,是富貴人家的音樂。這二句意為快樂豪華的生活。
“吾楚”二句,典出《史記·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我為若楚歌。’”
人如龍,即人龍,人中豪傑。
騎,坐騎。
紅顏,指年少姣美的容貌。
黃土,指年老死後化為黃土。
紅塵,飛揚的車塵,比喻繁華富貴。
白雨,暴雨,比喻淒涼衰敗。
今夕何夕,見杜甫詩《今夕行》:“今夕何夕歲雲徂(cú),更長燭明不可孤。”
登君之堂飲君酒,典出範德機《登君堂,酌君酒,為張氏順堂賦》:“登君堂,酌君酒,願君有親千歲壽。”
累累,指積聚。
若若,指很長。
綬,指綬帶。印綬,借指官爵。
累累若若,詩中分開連用,形容官吏很多,層出不窮。
【詳解】
詩以主人和客人對答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性格豪爽、飲酒痛快、酣暢清狂的客人形象,抒寫了作者對光陰匆匆、韶華易逝的感慨。
【二十三夜偕稚存、廣心、杏莊飲大醉作歌】
安得長江變春酒,使我生死相依之。不然亦遣青天作平地,醉踏不用長鯨騎。
夜夢仙人手提綠玉杖,招我飲我流霞卮。一揮墮醒在枕席,神清骨輕氣作絲。日來不免走地上,齷齪俯仰同羈雌。寒陰噤戶不能出,幸有數子來招攜。迅猋媵我沙拍麵,此際爛醉真相宜。旗亭哄飲酉達子,萬斛瀉盡紅玻璃。孟公肯顧尚書約,李白笑殺襄陽兒。出門霜華被四野,步入黑樾隨高低。須臾荒荒上殘月,照見怪木啼饑鴟。徘徊坐臥北邙地,欲覓鬼唱秋墳詩。東方漸白寺鍾響,遠林一發高天垂。下窮重泉上碧落,人間此樂誰當知?此時獨立忽大笑,正似夢裏一吸瓊漿時。
【釋義】
綠玉杖,指神仙用的手杖。
黑樾(yuè),指黑夜。
媵(yìng),隨從。
旗亭,酒樓。
哄飲,聚眾飲酒。
【詳解】
乾隆三十五年(1770)冬,作者與洪亮吉(字稚存)、馬鴻運(字廣心)、左輔(號杏莊)共飲時大醉作歌,表達其不慕功名利祿,整日飲酒爛醉,其樂無窮的心境。
【冬夜左二招飲】
清霜壓東郊,寒籟號北牖。出門無所適,動詣素心友。
發甕傾凍醅,膾鮮斫巨口。輝輝明燭光,肝膽此可剖。
脫身風塵中,所剩持螯手。誰知歲寒夜,複此共杯酒。
元龍氣未除,竹馬期敢負。百年盡今夕,那暇圖不朽。
作達信有涯,生天獨甘後。及時且斟酌,不薄乃雲厚。
漸畏人影亂,即歡變回首。一身墮地來,恨事常八九。
飲罷夜氣高,落落數星鬥。
【釋義】
發甕,打開酒甕。
凍醅,指冷酒。
巨口,指魚。
輝輝,明亮貌。
元龍,三國時人陳登,字元龍。
落落,孤傲貌。
【詳解】
乾隆三十五年(1770)冬,詩人在裏中與左二(即左輔)聚飲時賦詩,表現的仍是鄙夷功名利祿的“湖海氣”,和一肚皮不合時宜、人生“恨事常八九”的寒士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