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文化文山·廣南》隨感(1 / 1)

讀《文化文山·廣南》隨感

品讀《文化文山》

作者:黃會聽

我剛一翻開這本《文化文山·廣南》,那遙遠的塵封已久的記憶不自覺地湧上心頭,特別是在讀到“者卡的草紙”這一節內容時,更是讓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

我想起了小時候的那些畫麵。在我們村旁的小河邊,排滿了簡陋的小木棚,白天往往會有兩個大人在木棚內幹活,一人舂著已經泡好的嫩竹子,那是作為草紙最主要的原料;另一個人不斷地用紙簾在裝有紙漿的小池子中搖擺篩水,然後將篩到的紙漿一層一層壓緊在一旁,如此循環往複。光著屁股的小孩兒在木棚外邊追逐著亂飛的蜻蜓,嘴上念念叨叨還念著奶奶教給的據說能夠讓蜻蜓停下來的口訣。沐浴著絢麗的陽光,和著潺潺流水,各種聲音此起彼伏,那裏,真是孩子們遊樂的天堂啊!

對大人們來說,那裏更是獲取收入的最佳場所!者卡村的造紙作坊最多時將近百個,草紙年產量數不勝數,隻記得村頭村尾,房前屋後,裏裏外外都曬滿了紙張。造紙成為了者卡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者卡村主要的經濟支柱。方圓百裏凡是遇到祭祀活動,作寫的契文和作燒的紙錢,用的幾乎都是者卡村所生產的草紙。正如《文化文山 ·廣南》中所述,者卡村草紙被稱為“阿科八子”之一,絕非浪得虛名。

時光荏苒似那白駒過隙,我正回憶著那兒時河邊的光景,卻突然發現,這美好的時光不知在哪個時段就那麼悄然地消失了,似那電影的膠帶被人偷偷地剪掉一般。我猛地驚醒,慌張地跑向河邊到處找尋,卻發現木棚已經倒塌,孩子們遊玩的樂園都廢棄了;我又慌張地跑向村子大喊“去造紙,去造紙吧”,卻發現村民們幾乎無一不外出打工去了——外麵的世界更精彩、有更高的收入。

我想或許是到時候了,它是該追隨那村頭的小河一道遠去了。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隨著人們不斷改進造紙的方法,如今的造紙術比2000年前蔡倫的技藝要先進了很多。先進的技術代替了落後的技術,即所謂曆史的進步。

我不禁憂愁,雁過留聲,月落遺霜,然而這古老而原始的技藝,原本該是村裏經濟的主要來源,不知不覺竟變得如此的淒然——它終歸就要被遺棄、被替代了。可我又心懷感恩,正是因為有更先進的技術出現,才會更加方便人們去記錄那些遠去的過往。所以者卡草紙,我更相信,你不是被替代,也不會被人們所遺棄,那叫融合——融合成一股力量,推動著曆史不斷前行!

拿著這本《文化文山·廣南》,我默默地告訴自己,再看一遍吧,或許若幹年後,我會告訴子孫們:當年,者卡村的草紙真的是那麼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