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史詩 秘境畫卷
品讀《文化文山》
作者:張憲富
扶著華蓋木,聞著木蘭香,走進《文化文山·西疇》,我立刻被吸引住,在驚奇與震撼中,我帶著感動,很快讀完了這本書。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文化文山·西疇》以大散文的形式,用曆史的眼光和文化的視角,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表現西疇悠久曆史,描繪喀斯特綠洲的綺麗風光,展現北回歸線上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整本書充滿了神奇色彩,具有曆史厚重性。豪不誇張地說,它既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地方文化叢書,更是一部沉甸甸的史詩,是一本精彩的畫卷。
神奇西疇——華蓋木故裏,喀斯特綠洲。說句實在話,我是一個半文盲,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內看完一本書,但這回是一個例外,也許是看自己家鄉的讀物吧!不!最關鍵的是這本書吸引了我,感動了我。的確,《文化文山·西疇》是編撰人員披星戴月,爬山涉水,曆盡艱辛,深入西疇城鄉,捕捉一個個精彩鏡頭,記下一段段感人故事,站在璀璨的曆史天空,收集喀斯特綠洲的陽光雨露,在華蓋木故裏的文化沃土中,精心培育出來的一朵文化奇葩。
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是民族的根,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它已深深地融進每個中華兒女的血脈中,尤其是從十七屆六中全會起,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標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西疇人不因世事變遷而斷流,自始自終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文化文山·西疇》的出版發行,是西疇實施文藝精品戰略的具體體現。
“勝境奇人秀,五彩畫卷賞不夠;秘林神樹現,萬言詩書歎無邊。”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有感而發的對聯。翻開《文化文山·西疇》的曆史畫卷,你不得不相信,它真的充滿神奇色彩。不要談上果村壯族婦女乜星母女苦苦尋太陽的生動傳說,單是西疇的文化史,就可以追溯到5萬年前的晚期智人“西疇人”,你還可以從書中看到,植物學家在西疇小橋溝原始森林裏發現的億年植物華蓋木,有“植物界的大熊貓”和“植物活化石”的美稱。另外,你還能看到具有五千年曆史的蚌穀獅子山崖畫,看到東南亞最大的珍稀瀕危木蘭園,看到被原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戴愛蓮稱為“東方迪斯科”的花倮葫蘆笙舞,看到毛澤東主席對西疇東升合作社炭西村的批示,看到西疇壯族童謠《水母雞》傳唱到海內外的壯舉……燦爛多姿的古文明和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激起疇陽河浪花朵朵。
風雨滄桑,洗淨世間塵埃,但西疇的那些文化瑰寶,卻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亮麗,越來越閃光。走到太陽轉身的地方,你會被傳奇人物林開武的故事所感動,會真正認識到聞名省內外的“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了解到西疇人探索全國石漠化治理模式——“江龍之路”的艱辛,認識到打造平安“西疇現象”的確不容易,看到那個曾經被外國專家認為“基本失去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是怎樣一步步地變成和諧美麗喀斯特綠洲的……木蘭花開香滿山,笙歌嘹亮等你來,看完《文化文山·西疇》,會有一種強大的磁場,吸引著你前往西疇——那個仙人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