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溝通
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注定不會取得大的成就,隻有那些第一個敢吃螃餐的人才能得到掌聲。
有個性的人活得才有意義,象別裏科夫那樣的人隻有在沉默中消亡,找不到自我,隻看到規則的牢籠。
高明的施舍
聽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蕩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舍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
乞丐生氣地說:“我隻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
母親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隻用一隻手搬,搬了一趟才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尖的喉結像一投瞰欖上下滾動兩下,終於俯下身子,用僅有的一隻手搬起磚來,一次隻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綹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
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母親又遞給乞丐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動地說:“謝謝你。”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他向母親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前,向母親乞討。母親又讓乞丐把屋後的磚搬到屋前,照樣給他20元錢。
我不解地問母親:“上次你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後,這次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後搬到屋前。你到底是想把磚放在屋後還是屋前?”
母親說:“這堆磚放在屋前和屋後都一樣。”
我噘著嘴說:“那就不要搬了。”
母親摸摸我的頭說;“對乞丐來說,搬磚和不搬磚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後又來了幾個乞丐,我家那堆磚就屋前屋後的被搬來搬去。
幾年後,有個很體麵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電視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他隻有一隻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蕩一蕩的。 .
他握住母親的手,俯下身說:“如果沒有你,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你叫我搬磚,今天我才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董事長。”
母親說:“這是你自己幹出來的。”
心靈溝通
人要爭取生活的主動,盡自己所能去創造生活,改變現狀,確實用心良苦。真正的幫助應該是使他清醒地認識自我,認識生活。生活沒有旁觀者,它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需要人們自食其力,去創造美好的生活,靠別人的施舍隻能混過一時,不能長久。
細節與結論的思考
有醫學院的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天對他的學生說:‘‘當醫生,最要緊的是膽大心細!”說完便將一隻手指伸進桌上的一杯尿液裏,再把手指放進自己的嘴中,接著便將那杯尿液遞給學生。
看著每個學生都忍著嘔,照樣把探人尿杯的手指塞進嘴裏。教授笑嘻嘻地說:“不錯,你們每個人都夠膽大,隻可惜不夠心細,沒有注意到我探人尿杯的是食指,放進嘴裏的卻是中指啊!”
有位法學院的教授。上課時說了一個故事:有三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一個樹洞,居然從樹洞的另一邊跑出了一隻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跑。並跳上另一棵大樹,卻在樹枝上沒站穩,掉了下來,壓暈了正仰頭看的獵狗,兔子終於逃脫。
故事講完,許多學生提出他們的疑問:
兔子為什麼會爬樹呢?
一隻兔子怎麼可能同時壓暈三條獵狗呢!
“這些問題都不錯,顯示了故事的不合理。”教授說:‘‘可是更重要的事情,你們卻沒問——土撥鼠到哪裏去了?”有位教美術史的教授,在談到古代國家使用的顏料時說:“將貝殼燒烤之後,磨成細粉,再以膠水調和,可以做呈白色的顏料。”
接著,教授便舉行考試,其中有一個是非題:
如果你在海邊撿到了貝殼,帶回家放進烤箱,以五百度烤上三十分鍾,再拿出來磨成細粉.以膠水調和,可以做成黑包顏料。
結果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看完這個題目,便十分自信地答“是”。
注意結論,而忽略細節.或專注細節而忽視結論。匆匆忙忙地,以自己想當然的方法去思想,卻忽略了查證的功夫,這是人們常犯的錯誤啊!
心靈溝通
這就是所說的觀察力,不論何種情況,自己是否有興趣,隻要是自己生活中出現的,都應該認真地觀察。這對自己是一個有益的鍛煉。注意事情的過程,可以查證結果正確與否;注意結果,會思索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這不是難以培養的,但需要大家有意識地做起來。
勇敢地走進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