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6.十萬精銳困雙集,淮海戰役殲黃維(1 / 1)

戰爭推介:

雙堆集殲滅戰,是淮海戰役繼殲滅黃伯韜兵團之後,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的密切配合下,在雙堆集地區進行的又一次大規模殲滅戰。

1948年11月,我人民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的雙堆集地區,殲滅了國民黨精銳部隊黃維兵團11.4萬千餘人,為最後殲滅杜聿明集團,奪取淮海戰役全勝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是整個戰役“承前啟後”的關鍵。

戰爭故事:

1948年11月22日,人民解放軍殲滅黃伯韜兵團後,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根據戰場形勢,幾經磋商確定第二個殲擊目標應是由蒙城地區向宿縣孤軍冒進的黃維兵團。決定以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和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圍殲黃維兵團於澮河南北地區;以華東野戰軍主力分別阻擊徐州、蚌埠可能出援的國民黨軍,確保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順利進行。

23日,黃維為協同蚌埠李延年兵團和徐州邱清泉、孫元良兩兵團南北對進,打通徐蚌路(徐州至蚌埠)交通,以第十軍在左,第十四軍在右,第十八軍居中,第八十五軍跟進,向澮河南岸的南坪集攻擊。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進行了頑強阻擊,為“誘敵”深入,當晚放棄南坪集陣地。24日上午,黃兵團強渡澮河,前出至東坪集、任家集、七裏橋等地區,進入中原野戰軍預設的袋形陣地內。黃維發覺處境不利,即令各部於下午向南收縮,準備沿澮河南岸向胡溝集、固鎮方向前進,先同李延年兵團會合,然後沿津浦路北進。當日黃昏,中原野戰軍全線出擊。第三、第一、第二、第六縱隊分別從孫町集、五溝集、白沙集、曹市集,由西向東突擊;第十一縱隊從靳縣集由東向西突擊;第四、第九縱隊從伍家湖、邵瓦房由北向南突擊。至25日晨,將黃維兵團包圍在宿縣西南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約7.5公裏的地區內。

26日,蔣介石命令黃維兵團乘解放軍包圍不嚴,東南方向兵力薄弱之機,全力突圍。27日,黃維依令以第十八軍第十一、第一一八師,第十軍第十八師,第八十五軍第一一0師,在坦克、飛機支援下向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和陝南軍區第十二旅陣地輪番攻擊,均被擊退。在突圍中,第一一0師師長廖運周率部起義。此後,黃維又遵照蔣介石固守待援的指令,以第十八軍守平穀堆、尖穀堆作縱深防禦,以第八十五軍守李莊,向西防禦,以第十四軍守張圍子、楊四麻子地區,向東防禦;以第十軍守馬圍子至楊莊、李莊間向北向南防禦。 兵團部設在雙堆集以北小馬莊。針對黃維兵團依托村莊、地堡群固守,中原野戰軍采勸以地堡對地堡”,“以戰壕對戰壕”的攻堅戰法,進行了工程量浩大的近迫作業,緊縮包圍圈,逐村攻擊,攻占一村鞏固一村。至12月初,黃維兵團的防區進一步縮小,能機動突擊的力量隻有七八個團,陷入糧彈兩缺的困境之中。

12月6日16時30分,中原野戰軍全線發起攻擊。由第四、第九、第十一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炮兵主力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編成的東集團,由第一、第三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及炮兵一部編成的西集團,由第六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陝南軍區第十二旅編成的南集團,同時對當麵之黃維兵團各軍發起突擊,戰鬥空前激烈。至13日,將黃維兵團壓縮在東西不過1.5公裏的狹長地域。劉伯承、陳毅適時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黃維拒絕放下武器,為迅速解決戰鬥,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再次調整部署,以華東野戰軍第三、第十三縱隊加入南集團作戰。當日晚,解放軍發起總攻,至15日黃昏,我人民解放軍消滅國民黨軍一個兵團部四個軍11個師,共十萬餘人,其中俘虜中將兵團司令官黃維以下官兵4.6萬餘人,斃傷4.6萬餘人,起義5500餘人,投誠3300人。繳獲各種火炮870門、坦克15輛、汽車300餘輛,及其他大批武器彈藥等。

專家品析:

雙堆集殲滅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的豐功偉績,廣大指戰員前赴後繼、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千百萬人民群眾全力支援前線的巨大貢獻,彪炳千秋。

雙堆集殲滅戰,我方武器裝備遠遜於敵方,之所以能夠全殲敵軍,一方麵是戰役布置與指揮得當,另一方麵則與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