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7.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1 / 1)

戰爭推介:

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開始,至1949年6月2日結束。是繼三大戰役後,我軍又一次大規模的戰役行動。此役共殲國民黨軍四十三萬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和蘇、浙、贛、皖、閩、鄂廣大地區。渡江戰役的勝利,為人民解放軍進軍華南、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加速了全國的解放。

戰爭故事:

中央軍委部署了渡江戰役的作戰方案,渡江總前委製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針對國民黨守敵的江防設施,決定組成三路大軍橫渡長江。粟裕,張震同誌率第三野戰軍的八個軍35萬人為東路兵團,從江蘇的揚州至江陰渡江;以譚震林指揮三野的七個軍30萬人為中路兵團,自安徽的裕溪口至樅陽門渡江;以劉伯承、鄧小平等同誌指揮二野的九個軍28萬人為西路兵團,自樅陽至江西的湖口渡江。

我軍抵達長江北岸後,作了大量的渡江作戰準備工作。各軍分別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員會,廣泛地向船工和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打撈沉船,修補船隻,很快籌集各種船隻達兩萬餘隻。接著,部隊又進行實戰演習,組織夜間航渡、水上射擊、水上救護、水上架線、水上通聯等必備課程。在水上練兵的基礎上,我軍開展了全麵的偵察活動,派出偵察分隊先期偷渡過江,了解敵軍布防情況。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同誌和朱德同誌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嚴陣以待的百萬渡江大軍兵分三路,立即投入戰鬥,一場舉世矚目的渡江戰役打響了。

為了有利於東、西兩路兵團作戰,並在渡江後迅速會師,我軍決定中路兵團提早在4月20日午夜渡江。白天,中路大軍第七兵團和第九兵團,各以兩個軍組成一個梯隊。午夜時分,千萬隻戰船出現在長達一百多公裏的江麵上。一小時後,渡江突擊隊先後攻占了聞新洲、紫沙洲、黑沙洲、鯽魚洲等江心洲。與此同時,我軍大炮轟掉了敵軍主碉堡,戰士們強渡登岸。到21日淩晨,渡江第一梯隊突破敵軍防線,敵軍自蕪湖西南至銅陵的江防地帶全部土崩瓦解,敗敵丟盔棄甲、奪路南逃。

中路大軍突破天塹的當天晚上,東、西兩路大軍接連發起渡江攻勢。西路兵團從下午5時開始全線進攻,在30華裏長的戰線上,排列著三百多門大炮,經過一個小時的猛烈炮擊,摧毀了敵軍的前沿陣地。接著,在貴池至馬當的200華裏長的江麵上,從各港口湧出的數千隻戰船,立即向南岸駛去,很快突破了敵軍的西邊江防。22日我軍又解放了貴池、彭澤等地,猛撲浙贛線,向敵軍縱深進攻。在西路大軍強行渡江的同時,我東路大軍於21日下午7時也發起攻擊,在申港、靖江地區南渡。戰船冒著密集的炮火向前猛衝,首批八個團的兵力,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就在圩塘鎮至王坍鎮、申港至夏港及長山兩側三個地段登上南岸,殲滅了據守敵軍。接著,最先登岸的突擊營戰士,與駐守在江陰縣的起義人員會合,機智地活捉了國民黨要塞司令戴戎光,摧毀了江陰要塞,敵軍紛紛向南潰退。

當我三路大軍向國民黨的千裏江防展開猛攻的時候,集結在滁縣以南地區的我三十五軍,從4月20日開始,也對南京正麵的江浦、浦鎮、浦口地區發起攻擊,他們先從右翼拿下江浦,從正麵奪取浦鎮,後再攻取浦口,直搗南京。至22日,國民黨第二十八軍見我大軍已接近浦口,便星夜縮回南京。23日上午,我各部隊先後到達浦口,打開了解放南京的北大門。

三十五軍乘勝前進,飛渡南京。當晚,人民解放軍勝利占領南京,紅旗插上了“總統府”,國民黨反動政府宣告滅亡。

專家品析:

渡江戰役曆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長江防線,並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並殲滅其重兵集團。

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突破江防,占領國民黨政府所在地南京,徹底結束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基本上解放了中國大陸,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