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馬家軍蘭州被殲,大西北門戶洞開(1 / 1)

戰爭推介:

蘭州戰役,是1949年8月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甘肅省蘭州地區同西北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決定性戰役,也是解放大西北最激烈的一次決戰。

蘭州戰役,消滅了國民黨在西北的反動勢力,也結束了馬家軍、胡宗南在西北長達四十餘年的統治。

戰爭故事:

蘭州,是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所在地,是西北政治、軍事中心,地理上也是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省的樞紐。蘭州城北麵是黃河和北塔山,東、南、西三麵環山,東西長20公裏的南山,是全城的天然屏障。

1949年7月,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指揮第一野戰軍在陝西省扶風、眉縣地區重創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四個軍,將其趕到秦嶺及其以南地區後立即揮師隴東、平涼,追殲青海馬步芳集團和寧夏馬鴻逵集團。在解放軍窮追猛打下,“青馬”退守蘭州,“寧馬”退守寧夏。為了阻擋解放軍解放大西北,由南京逃亡到廣州的國民黨政府,緊急召集馬步芳、馬鴻逵、胡宗南,舉行“西北聯防會議”擬製了所謂“蘭州會戰計劃”。即以馬步芳集團依托蘭州固守,吸引和消耗解放軍主力,會同馬鴻逵、胡宗南兩大集團,夾擊第一野戰軍於蘭州外圍。

馬步芳視蘭州會戰的成敗為其生死存亡的關鍵,青海馬步芳集團是以家族世襲統治和宗教控製為特點的封建軍事集團,有一支慓悍的異常凶殘野蠻的有戰鬥力的部隊。馬步芳氣焰十分囂張,宣稱“蘭州是攻不破的鐵城”。聲稱人民解放軍膽敢進攻蘭州,一定叫他有去無回。

奪取蘭州,是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北必須進行的一場決戰。馬步芳決心守蘭州,這是人民解放軍求之不得的。8月4日,第一野戰軍發布進攻蘭州的作戰命令。以第十八兵團繼續鉗製胡宗南集團;以第十九兵團牽製馬鴻逵集團;以第一兵團北渡黃河,直逼青海省省會西寧,截斷蘭州敵軍退路;以第二、第十九兵團五個軍近十五萬人,沿西安蘭州公路,分南北兩路西進,直取蘭州。

8月21日,我軍對蘭州外圍發起攻擊,敵軍憑借堅固工事和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頑抗,並趁機向解放軍的側翼實行反衝擊。解放軍激戰一日,不僅沒有奪取一個陣地,而且消耗了大量彈藥和人員較大傷亡。就在部隊強烈要求繼續攻擊時,彭德懷斷然下令全線停止攻擊。他要求各部隊深入進行思想政治動員,克服急躁輕敵情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仔細偵察地形敵情,開展軍事民主,研究進攻的戰術,紮紮實實做好準備工作,待命總攻。

8月23日,我軍在摸清了敵人的部署、工事構築和地形情況以及馬步芳的作戰特點後,彭德懷重新調整了部署。8月25日拂曉,攻城部隊發起總攻。經過非常激烈的戰鬥,攻占被稱為“蘭州鎖鑰”的沈家嶺、狗娃山、古城嶺、馬架山和皋南山最高峰營盤嶺,蘭州城直接暴露在解放軍的炮火之下。

與此同時,第一兵團解放寧夏,馬步芳深感後方空虛,老巢難保,急從蘭州抽調兩個騎兵旅回防西寧。同時派親信到寧夏求援,並急電廣州國民黨政府,火速督催胡宗南、馬鴻逵出兵解圍,但是馬鴻逵、胡宗南此時都已自身難保,為保存自己實力,他們不肯出動一兵一卒去幫助馬步芳。

擔任蘭州城防指揮官的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見外圍主陣地一日之內相繼失守,傷亡慘重,外麵援軍無蹤無影,同其父密商後,決定於25日乘夜幕全線秘密通過黃河鐵橋,向西寧方向撤退。但是,除馬繼援等人率一部逃走外,黃河鐵橋迅速被解放軍控製,餘部成了甕中之鱉。至26日12時,解放軍全殲蘭州殘敵,解放蘭州。

蘭州解放後,第一兵團第六十二軍繼續向西寧進軍。8月28日到9月5日,相繼解放民和、化隆,直搗西寧,沿途守軍紛紛潰逃,馬步芳、馬繼援乘飛機逃往重慶。9月5日,第一兵團解放西寧。9月中旬,青海省全境解放。

專家品析:

蘭州戰役,是西北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第一野戰軍消滅了馬步芳集團的主力,打開了進軍青海、寧夏、新疆的門戶,加速了西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