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多港笑迎“財神爺”(1 / 1)

博多港笑迎“財神爺”

雜誌·中國

作者:藥進

隨著大型客輪“哥斯達維多利亞”號駛入日本福岡縣博多港,當地商家的興奮與緊張也漸入高潮。他們擺出最燦爛的笑容迎接來自中國上海的2400名遊客。財神爺光臨了!

11月3號的《每日新聞》特意造了“政冷旅熱”這麼個新詞,以表述中國遊客給一片蕭條之中的日本帶來了驚喜。今年1月到9月,訪日的中國大陸遊客增加了百分之八十,預計全年將突破2百萬人。加上台灣和香港,中國人占了訪日外國遊客的一半以上。

中國人不僅來得人數多,而且購物熱情極其高漲。據日本政府觀光廳統計,今年7月到9月,訪日外國遊客的消費總額約為5500億日元,而中國大陸遊客的消費就占了33.5%。

歐美遊客在購物方麵往往比較寒酸。他們大多以觀賞風景和品味文化為目的,來回就是一個旅行挎包,禮品大多是蜻蜓點水,買把扇子或一雙筷子,頂多三五千日元(約合二三百元人民幣)就打住了。中國人的購物則如同暴風驟雨一般,六七萬日元(約合四五千元人民幣)的電飯鍋有人出手就是三四台,至於化妝品、各類食品及嬰兒用品之類,更是成包成箱地拿下。幾個月前,在東京最時髦的街區——澀穀,竟有位上海遊客從這裏的一家鞋店一次買走了近百雙耐克和阿迪達斯運動鞋,至今依然是店家們的飯後談資。

日本藥妝連鎖店的POS收銀機係統數據顯示,每個來店的日本人平均購買額為2千日元,而中國遊客人均則超過了2萬日元。招攬一個中國旅遊團,積壓幾個月的存貨便一掃而空,怪不得日本商家要把中國人當成福星。

為了讓中國遊客吐出更多的真金白銀,日本政府也展開了政策攻勢。先是趕在今年中國國慶節前夕把化妝品、藥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納入免稅商品範圍,以促進外國遊客購買,接著宣布進一步放寬中國人訪日簽證的發放標準。這些舉措產生了速效。十一長假期間,日本各主要城市的百貨商店、家電連鎖店、藥妝連鎖店的免稅商品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三倍左右,個個賺得缽滿盆溢。

加入WTO後,中國的房地產和汽車等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由此產生的巨大需求帶動了日本的經濟複蘇。後來,雖然中日關係一再惡化,但兩國經濟關係依然持續升溫。日本媒體把這種狀況稱之為“政冷經熱”。

不過,“中國特需”惠及的主要是製造,難以直接獲益的百貨商店和超市及餐飲等零售業依舊是苦不堪言。餓得兩眼冒金花的商家們隻恨不能讓店鋪插上翅膀,飛向那塊火爆的大市場。他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中國消費大軍的降臨而苦盡甘來。

現在,不光是商業和旅遊業,連日本的醫院都盯上了中國人的腰包。《每日新聞》記者在“日本三大美肌溫泉”之一的佐賀縣嬉老溫泉采訪時,與來自山東的三位公司老板相遇。幾位先生專程來接受“陽電子放射斷層攝影CT儀”的檢查。據說這種尖端儀器可一次查出全身的癌細胞,再微小的腫瘤也無法藏匿。當地醫院和旅館聯合推出了麵向中國富豪的“健康遊”項目,盡管每天的住宿費高達14萬日元,而張先生卻表示:“為了健康,這點兒小錢不值一提!”

《每日新聞》記者感歎道:“日本商家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就看能不能俘獲中國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