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盧浮宮忽悠藝術家(1 / 1)

盧浮宮忽悠藝術家

雜誌·中國

作者:黃冠傑

前不久,來自中國一些藝術家的作品被組織在盧浮宮的卡魯塞爾廳展覽,一位來自重慶的畫家對我哭訴其上當受騙——“自己的經理人繳納了百萬人民幣的費用,卻沒有起到一點宣傳效果”。

原來,這位畫家在當地小有名氣,有企業家願意投資包裝他。正好這次展覽的組織者的代理人找到他們,向其出示宣傳冊,證明“已經舉辦數次,有法國政要和中國駐法大使館官員出席,展覽將在法國藝術界引起強烈反響”。

企業家一聽盧浮宮三個字,並沒有弄清後邊的展廳是在什麼地方,認為能在世界最高級的博物館之一進行展覽,和前輩大師比肩,是揚名的時機,就找到數位合夥人商量包裝推出這個畫家,並與代理人先行簽訂了展覽合同,繳納了百萬人民幣的展覽費用。

後來合夥人經認真的研究和了解後,發現這個展覽可能達不到目的,所以不願意投資。這位企業家遂決定放棄,就在要求退還費用時,代理人拿出合同,說不但分文不能退,還須繳納違約金。企業家無奈,隻好找畫家商量,希望畫家拿出一部分作品頂這個費用。畫家不願意,就說不去這個展覽了。代理人說不去同樣要交罰金,不然你租了位置沒有人,影響展覽。

企業家無奈,隻好央求畫家幫個忙來參加展覽,畫也不要了。畫家隻好“幫忙”來了。來後發現,比想象得還要壞,隻有認宰的份。

拿巴黎盧浮宮忽悠藝術家,藝術家自欺欺人忽悠國內的看客,這本就是周瑜打黃蓋的事。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大家上網查一查就知道,盧浮宮的卡魯塞爾廳是盧浮宮管理委員會為解決盧浮宮博物館經費不足而特別開辟的一塊商業中心,以商場和餐館為主,希望借助盧浮宮人流的優勢,發展商業,多掙些錢貼補盧浮宮博物館的日常維護費用。

這個廳是留了一塊地方,作為展覽場所。但這就是個商場,誰有錢就可以租下來,隻要不違法,幹啥都行。除了名字的前綴,和盧浮宮博物館一毛錢關係沒有。在這裏展覽,和你在街頭咖啡館或者某個空地搞展覽一樣,沒有什麼區別,也無法顯示你作品的高低。而且很少有人會過來看展覽。

事實上,盧浮宮博物館隻為一位華裔畫家嚴培明舉辦過畫展,叫“蒙娜麗莎的葬禮”,也是被稱為第一位活著的畫家在這裏辦展覽的人。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如果你的作品水平這麼高,你還用得著交錢做展覽麼?正如盧浮宮博物館曾多次聲明,“我們隻收藏古典畫家的繪畫”。

不管怎樣,巴黎盧浮宮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家解不開的情結。未成名的人希望借盧浮宮的招牌炒作自己,已經成名的人也想借這個牌子提高身價。事實上,即使你花錢在盧浮宮做了展覽,又能說明什麼呢?旅法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都沒有在盧浮宮開過展覽,作品還不是照樣征服了世界。

中國藝術家總喜歡拿場所說事,可是好端端的場所就被這些所謂的中國藝術家給砸了。維也納的金色大廳、盧浮宮的卡魯塞爾廳都是例子。這些年中國發達了,有些人也想拿外國的地方說個事,覺得就有了國際影響。當然現在這些國家的日子也過得艱難,樂意拿些地方出來換些錢,但藝術家忘了這就是個地方,還真抬高不了身份。真正靠實力才能進去的場所,人家的眼睛亮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