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仲達眾將顯威風破羌兵魏將用良謀
話說這邊,夜間快到三更十分,一支隊伍三千多人悄悄靠近了魏軍的渭河南岸大寨。三千人在領頭的招手示意下,分為三隊。一隊悄悄繞到大寨東麵,一隊伏在正麵,一隊繞到西麵。東麵那隊,悄悄用手弩射翻了角樓上的哨兵,一捂巡哨病似的嘴,輕輕一刀就割斷了喉嚨,稍稍靠近東麵營寨的時候,就見每人手中點燃兩枚圓溜溜的東西扔進了魏軍兵營,立即撤退,兵營內想起了雷鳴般的爆炸聲,兵士哭喊逃命。
而在正麵,那隊也毫無聲息地解決了巡哨的兵卒,打開了鹿角柵欄之後迅速撤退,在西麵的那隊也幹得很漂亮,將巡哨的全部解決,每人手中扔出一枚圓溜溜的東西,西麵又是哭喊連天。魏寨當即被燃著,三路兵剛撤,等待遠處的趙雲與馬超就各領五千精兵從正門衝殺進取,張飛在後麵在距離大寨百餘步處列好陣勢,雲長在斜後方將弓弩架上,擺好架勢。司馬師司馬昭先是指揮兵馬把守寨門,可是兵馬剛奔前門而來就被趙雲與馬超衝的隊形散亂,之後就殺的七零八落了。這兩員馬背上的猛將,擋著便死,遇著便傷,根本沒有人敢抵擋。二人在魏營衝殺縱橫,無數魏兵溺水而死,逃奔出來的又被關張二兄弟堵在前麵消滅殆盡。
司馬師司馬昭見全營混亂,毫無戰力,隻得棄了大寨,泅水逃亡北岸。
話說司馬懿領兵來到興平不遠,又問細作情況,細作說不見了孝直軍馬。司馬懿大驚,知曉不好,趕忙命夏侯霸夏侯威返回北岸大寨。他自己也不猶豫徑直火速返回南岸大寨,剛行至半路,細作來報,說是南岸大寨被孝直襲取了,司馬懿趕忙問他兒子下落,來者說是都往北寨去了。司馬懿歎道:“孝直謀略勝我多矣!”於是返回北寨,下令:“膽敢出戰者斬。”
既得南岸大寨,渭水以南盡歸孝直。原來孝直在蜀中研究完成火藥和炸藥之後,就為陳到的特種兵特意製造了土炮土雷,這些家夥雖然沒有辦法與現代的手榴彈相比,可是在冷兵器時代這些卻都是新鮮玩意兒,效果大大的。原料有限,孝直不能多造,就專門給特種兵們配備了一些,其他部隊都見不著麵。特種兵執行完任務就立即隱藏起來,平時根本不暴露,除了劉備和孝直,就沒有幾個人知曉蜀漢有特種兵。
司馬懿回去鬱悶不已,心想自己熟讀兵法,深諳兵機,未曾想到在此連番的受挫,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他並不知道孝直是個後代人,用的是後代的數列遞推和算法。幾千年的智慧當然要比古人要成熟很多。司馬懿隻能有孫子兵法研讀,隻能看太公兵法,可是孝直確可以羅列出古今的戰法案例,更是對他與諸葛亮交手的細節很清楚,也很有研究。
(司馬懿為司馬防次子,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司馬懿生在亂世中,“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話說孝直取了南岸大寨,就將兵馬改屯在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水對峙。忽報關興張苞去了青泥隘口,前翻鄧艾也取了陳倉,孝直大喜,喂眾將道:“司馬懿能在此擋住我,按能擋得住我五路進兵乎?我料此時羌王已經在過秦川的途中,大戰不久便來矣。”眾將聞言無不欣喜。
話說此時羌王徹裏吉,手下有一文一武;文乃雅丹丞相,武乃越吉元帥。先前鄧芝奉命饋送金珠並書信到西羌,先來見雅丹丞相,送了禮物,具言求救之意。雅丹引見國王,呈上書劄。徹裏吉覽書完畢,與眾臣商議。雅丹道:“我與大漢素相往來,今漢朝求援,且許以和親,再分長安財寶,理合應允。”徹裏吉從其言,即命雅丹與越吉元帥起兵十萬,皆慣使弓弩,槍刀,簊藤,飛錘等器;又有戰車,用鐵葉裹釘,裝載糧食軍器等物;或用駱駝駕車,或用騾馬駕車,號稱鐵車兵。二人辭了國王,領兵直扣金城,金城守將楊秋秦朗領兵抵擋,被羌兵殺的大敗,秦朗死於亂軍中,楊秋被俘。羌軍得了金城,士氣大振,揮兵直奔秦川,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