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在思考中發現你的財富(2)(2 / 3)

於是他向村民提出:你們要想富起來,又沒有什麼產品和資源可以出售,那就隻有出售你們的貧窮落後。從現在起,你們就不要再住在房子裏了,要住到樹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樹葉、獸皮,你們要像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那樣生活,這樣城裏的人就會來參觀、旅遊,你們就可以富起來了。

村民們最初聽了都覺得太荒唐,後來在這位專家的一再解釋、說服下,大家最後隻好同意試一試。經過記者的一番報道宣傳,很快便引來了大批好奇的旅遊者。這個村子很快便富起來了。

故事感悟:

一切事物和問題都依賴於一定的內外部條件,其中的某個重要條件一旦有所顛倒,必將會引起事物和問題也發生相應的改變,因而就事物或問題的某個重要條件倒過來想,有可能獲得對事物的新認識,想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不要扼殺思維的火花

苟學而不思,此理終無由而得。

——羅欽順

有一次,小約翰竟然把一塊金表給拆開了,要知道這塊表是爺爺留下來的遺物。父親一直十分珍惜,總是帶在懷裏,從不離身。不久前他還說表出了點故障,必須拿去修理,哪知被他這個調皮的兒子給翻了出來。現在這表被大卸八塊,零件散落了一地。父親見了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將兒子扇坐在地。

一個牧師經過這裏,趕忙上前製止。父親跺著腳說:“你還護著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麼樣子了。”

“他是弄壞了表。但是你要知道,是一塊表重要還是自己的孩子重要。”

這時,兒子抽抽咽咽地說:“我沒弄壞表……我……我隻是想要拆開,看看它哪兒出毛病了……”

牧師繼續對孩子父親說:“不管孩子是修表還是拆表,你都不應該打他,恐怕又一個‘愛迪生’就這樣被你給‘扼殺’了。”

父親愣了一下:“真有這麼嚴重嗎?”

“就算孩子拆壞了金表,他也隻是想知道金表裏到底有什麼,這是一種好奇心,這是有求知欲和想象力的表現,也是一種創造。如果你是一個明智的父親,就不應該打孩子,而應該解放孩子的雙手,要給孩子提供從小就能夠動手的機會。”

故事感悟:

思考能發現成功、創造成功、收獲成功。我們需要營造一個自由的天地,靜謐的空間,不受束縛地思考,海闊天空地思考,持之以恒地思考,這樣成功的光芒必將會降臨到你的身邊。要提倡自由思考,鼓勵大膽的想法,創造的火花說不定就孕育其中。

自動辭職的“噪音工”

畢生的經驗可以造就異於常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鬆下幸之助

有一個小孩,經常用腳踢小區裏的垃圾桶。大家深受其害,對他的惡作劇多次阻止,結果都無濟於事。時間長了,隻好聽之任之。

有一個老人想了一個辦法。

有一天,當小孩又在狠狠踢垃圾桶的時候,老人來到麵前,對他說:“我特別喜歡聽垃圾桶發出來的聲音,如果你每天堅持踢這些垃圾桶,我將給你1美元的報酬。”

小孩很高興地同意了,於是更加使勁地踢垃圾桶。

過了幾天,這位老人提出壓價:“我的收入減少了,從現在起隻能給你40美分了。”

小孩有點不滿意,但還是接受了老人的條件,每天繼續踢垃圾桶,可是沒有從前那麼賣力了。

幾天以後,老人又來找他說:“我最近沒有收到養老金支票,所以每天隻能給你10美分。”

“10美分!”他大叫道,“我才不會為了這10美分浪費我的時間。對不起,從今天開始我要罷工了!”

故事感悟:

從這個故事中不難明白一點:換一種思考的方式可以迅速抓住問題的關鍵,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老人之所以聰明就在於他抓住了人性中的弱點,靈活地運用思維,改變了小區的喧鬧,為人們換來了寧靜。

一萬個燈泡的功效

思維就是深度,真正具有思維的人就是深化,不斷地深化,就如一個潛水者一樣直達成功的深處,抵達價值的核心所在。

——英格索爾

鬆下幸之助早年曾在一家電燈公司工作。他對電燈泡著了迷,後來組成了鬆下電器公司。不巧公司成立之初,恰遇經濟危機,市場疲軟。怎樣才能使公司擺脫困境、轉危為安?鬆下幸之助權衡再三,決定拿出一萬個電燈泡作為宣傳之用,借以打開燈泡的銷路。

燈泡必須備有電源,方能起作用。為此,鬆下親自前往拜訪一家燈泡公司的董事長,希望雙方合作進行產品的宣傳,並免費贈送一萬個幹電池。對方聽了此言,不禁大吃一驚,因為這顯然是一種違背常理的冒險。但鬆下誠摯、果敢的態度實在感人,對方終於答應了他的請求。鬆下公司的電燈泡搭配上幹電池,發揮了最佳的宣傳效用。很快,電燈泡的銷路直線上升,幹電池的訂單也雪片般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