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在思考中發現你的財富(2)(3 / 3)

從此,鬆下電器公司名聲大振,一步步走上了輝煌的道路。

故事感悟:

思維的結果是付諸行動,馬上付諸行動。每一個人做事時都很容易自我否定,在自己的想法一開始便否定它存在的價值,這時,不要擔心失敗,真正擔心的是你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放手一搏的心態。因此,在麵對新的挑戰時,任何希望都不要放棄,隻要有一點點可行性都要動手去做。

玩具鑒賞家

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果能打破常規,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尋求發展,其成績往往會是驚人的。

——拉伯雷

小瑪麗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5歲時,有一天她隨媽媽到玩具店裏找一個朋友,當時她看著玩具久久不肯離去。旁邊的店主被她的神情吸引了,就問她:“你喜歡這些玩具嗎?”她回答道:“有些玩具我不喜歡。”然後逐一數落起這些玩具的缺點來。店主感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於是把她帶到家裏,將各種玩具擺在她的麵前,征求她的意見。

小瑪麗的意見說得那麼準確、那麼切中要害,店主十分高興地聘請她當自己一家公司的設計顧問,並簽訂了一項長期合同。

店主在談到為什麼聘請小瑪麗做公司的顧問時說了這麼一番話:“所有的玩具設計師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他們早已成年,失去直接反應的能力,眼光陳舊、缺乏激情。”

此後,經小瑪麗鑒別過的玩具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故事感悟: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按照自己的常規思路,經曆了千萬次的努力還是沒有取得成功。而有些時候取得成功卻全不費工夫,這種突然而至的成功中往往包含著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所以,當你處於山窮水盡的境況下,不妨打破常規,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向。

勤奮思考的力量

書讀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還很少。

——伏爾泰

牛頓從小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總是能夠製造出一些讓人大吃一驚的事情。

1658年9月3日,罕見的暴風雨侵襲了英國,河水泛濫,樹木也被連根拔掉。村子裏能幹活的人,不管男女,全都頂著狂風、冒著大雨跑到地裏去,有的立木樁,有的壘擋風牆,大家都在拚命地幹著。

天空一片漆黑,狂風還不停地刮著,牛頓家的房子忽拉忽拉直晃,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此時才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他同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妹妹住在一起。

“哥哥在哪兒呢?”

最小的妹妹聽見風聲,膽怯地問媽媽。

“老頭兒,你在地裏沒看見依撒克(牛頓的名字)吧?”

他媽媽向剛從地裏轉了一圈的父親問道。

“地裏沒有哇!太太。”

“這就怪啦!他剛才明明出去了,你再去一趟找找看。”你父親穿上雨鞋,打著雨傘,又冒著暴風雨出去了。最小的妹妹和弟弟,被狂風嚇得緊緊地倚在媽媽的膝蓋前,擔心地看著媽媽的臉。

“會不會讓大風給刮跑啦”

“是啊,怎麼回事呀!不過,哥哥是個有主意的人,準沒事兒。”

恰恰是在這個時候,牛頓正像妹妹擔心的那樣,真的被大風給刮跑了。不過,他是自己心甘情願地讓大風給刮跑了的。

他父親轉著圈兒地找,好不容易才在後院裏找到了牛頓。這時,牛頓的頭發被大風吹得亂蓬蓬的,渾身被雨淋得都濕透了。他像個瘋子似的頂著大風,跑來跑去。

刮這麼大的風是很少見的。牛頓想知道這麼強的風,究竟有多麼大的力氣,他一定要了解風力。

他想得入了迷。什麼家裏的事呀,地裏的活呀,全都忘了個淨光。

牛頓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後院,先是順著風拚命地跳,接著又迎著風拚命地跳,然後又側身向著風跳著,並且還把鬥篷拋起來以測試風力與接觸麵積的關係。大家都被他的樣子給嚇壞了。

自從這件事情之後,媽媽知道牛頓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因此決定送他去大城市讀書。這成了牛頓一生的轉折點。

故事感悟:

牛頓的故事不僅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夠引發我們對“思考”的更深刻的認識。

世界上一切創造發明和科學進步,都是科學家勤奮思考的結果。每一項工具的改進都是由一個好的想法引起的。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最初的人們,也就是原始社會的人,他們以樹葉為衣裳,以野果為食物。後來,有人發明了紡織技術,有人開始種植食物。這樣,人們的穿著和飲食才逐步得到了改善。這些改善,正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勤奮用腦、積極思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