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十二章伐魯(1 / 2)

聖武二年三月。“啟稟我王,鄭國來使。這是他們所遞交的國書。”禮部尚書程了國書。

“你看過了嗎?”拿著國書問道。“臣看過了。”

“那你說說看他們這是想做什麼。”向明放下國書詢問道。

“記得兩年前我王於瓊州一戰,打敗鄭軍,這鄭軍僅僅是一位公子所統轄,如今鄭公病重,國內各派勢力相互攻伐,這姬軒怕是看準了我們需要人口,所以來向我們求援,派兵幫助於他登上大位。”

“本王記得上次,用來贖他的人口銀兩都是自己封地的,不向鄭公索要,是怕其他公子阻擋他被救。如此說來的確是來求救的?”向明反問。

“報…”

“讓他進來。”向明對門口的護衛說道,見這斥候進來問道:“什麼事兒?”

拱手半跪行禮道:“啟稟我王,晉國內亂形式已經明了,如今在原來的晉地上出現三個國家,原北部自長城道邯鄲以南一百裏皆屬趙國。自趙國界至大梁以南五百裏,西邊抵秦國邊境,東抵衛國,是為梁國。餘下晉地皆是韓國。韓國與鄭國公子姬岱聯合要助姬岱奪取大位。梁國與秦國開戰將秦國逼出河西退至崤山。

趙國聯合燕國攻中山國,齊國攻衛國,吳國陳兵楚國邊境。周天子正在消滅曹國,虢國。”

“諸位臣工麵對此亂世我們該當如何啊?”

“臣以為此時諸國竟然已經不再遵守隻能滅邊陲國的約定,那麼臣以為,此時我們應該連鄭抗韓,連楚滅吳,或是平魯。這三中選一,我國國力尚不可三線作戰。晉分之三韓國最弱,若連鄭抗韓更有把握。”內閣大臣許階說道。

“大王臣覺得我們應該進攻魯國,當初魯越之論時,我們認為取越地是因為我們的兵器物資不足,而如今軍力已足,且軍械也有能力裝備更多的部隊。”內閣大臣張正見無人發言起身說道。

向明點點頭看向臣工們隻見歐陽靖閉目養神,很詫異問道:“歐陽卿家,一位如何。”

“啊,王上,臣以為我們國力尚可三線並進。”回過神來立即說道。

“不知是哪三線。”

“其一,出兵伐魯。其二,連鄭之軒公子蠶食鄭地。其三,吞並陳國。”歐陽靖直言不諱的說。

馬上就有人出來反對了,“這吞並王後娘娘的母國,怕是不妥,這樣我們連基本的道義都不講了,如何立於列國?”

“此亂世,應當以武力來定天下,以戰而止戰也。若我王不願親自動手,臣等願意代勞。”顯然有很多人都讚同這樣的方式。

“陳國之事不可,其餘均照準。任命內閣大臣歐陽靖為平魯大元帥領步騎十萬分兩路進攻魯國,少將軍向武領兵三萬助鄭國軒公子。征北將軍向沁改任杭州,忻州,尋州三州節度使。霍瞿加封征南將軍。宋俊任京畿節度使。”安排了所有部署,“工部關於新都建設怎麼樣了。”

“王上預計今年十月長公主周歲誕辰便可,開始遷都。還請王上為新都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