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東陽城吧,一月之後本王將親自巡視新都。”
朝會散去,歐陽靖於五天之後率領大軍陳兵魯國邊境,“給魯國下戰書。”
“諾”
魯國現任國君,魯洛公見到宋國的遞放在案上,嚇得冷汗直流。“君上不必擔憂,傳聞宋越之戰,完全是宋國偷襲所致,宋軍擅長守城,卻不善野戰和攻城。況且我們還可以求助齊國,請齊王發兵救我們。”這是魯國大夫之一墨離。
“君上,我們何不和宋軍一戰,既然他們不善野戰,我們就不該被動守城,應主動出擊,宋軍定會以為我們會守城不出,不如我們也出奇兵,必收奇效。”
”好,那就派遣大將軍陶瓷,領兵十萬進攻宋軍。”魯洛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決定舉國之力以拒宋軍,“再有大司馬立即在國內招兵,上大夫遊混立即前往齊國,請齊國發兵救我們。”
“大元帥,魯國君臣不答複戰書,卻暗自調兵,似有要與我軍一戰的態勢。”
聽完彙報,“其實就我們目前的實力打下魯國不是問題,隻是我們要看齊國的動向。這或許這場戰爭的最後敵人是齊國。
所以我們還得等,傳令各軍嚴守不出,等待齊軍動向。”
“大元帥,末將倒是以為,在齊國出兵之前拿下魯國。到時候也可憑借魯國的邊防防禦齊國。”一位副將說道。
“你說的也有道理,我也想過,可是我又想,一旦占領魯國全境,我們兵力分散,若齊國此時才參戰那麼不利於我軍對齊國的作戰。”歐陽靖說出自己的想法。
剛才那位副將是征越的將領,但是魯國和越國不同,越國和周圍的國家不和,魯國與齊國關係還是不錯的。
針對這種情況,向明已經派出了使臣與齊國交涉,當然給齊國的條件是兩國共同進攻魯國,屆時平分其地。
歐陽靖也在等這次外交的成果,此次外交的結果不外乎:第一,同意宋國的提議。第二,不同意並且出兵幫助魯國。第三,由於衛國的戰事無力護住魯國。
這第三種就是對宋國最有利的一種,還不知道是哪一種,如果全力進攻也許會激起齊國的連魯決心。
十日後兩軍進行了第一次對峙,由於宋國的政策問題,所以對戰消極,魯國隱隱占了上風。
這是宋國使臣已經帶著禮物到了齊國都城臨淄。這天傍晚齊王設宴款待宋國使臣成忠,原來的上大夫,在列國都以為宋國還是和原來一樣。
“成大人,看看我國的歌姬如何啊?”陪坐的齊國大臣問道。
“婀娜多姿,甚是撩人啊,可惜本官已經年老體邁,消受不起了啊。”有些失望喝了一杯酒。
“可是我聽說貴國大王正是年輕的時候啊,如此時候正是享受這溫柔鄉的時候。我王的妹妹,安霖公主正好也到了出嫁的年紀,且仰慕宋王,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