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工業化時代,輻射帶給你的後果(2 / 3)

據w先生本人口述:“頭昏目眩,天花板開始旋轉,直想嘔吐。回到家大約2小時也沒有恢複。”W先生怎麼也沒有料到,這是出自於手機電磁波的原因。以後,病症愈加惡化,20天過後,耳朵發生聽覺障礙,在醫院耳鼻科反複檢查也查不出個所以然,醫生勸他使用助聽器。甚至,心髒出現了更嚴重的病症,W先生感到難以忍受時被送到了醫院,醫生說:“心髒跳動在四十幾下,有生命危險,要考慮心肌阻塞的可能性。”多名醫生緊急進行了周密會診,作出了“心髒傳導阻滯”的結論,並且一再勸導w先生接受填埋心髒起搏器的手術。然而,由於W先生太太的堅決反對,終於在原定手術那一天出院回家進行食療與呼吸療法相結合的保守療法,現在已經順利恢複了健康。當然,再也沒有人去觸摸那部肇事手機了。

另一個例子是在日本山陽廣播電台工作的s小姐(31歲),自從她座位邊上的同事換了一台新電腦之後,S小姐就出現了類似於上述W先生那樣的症狀。

據S小姐說:“隻要旁邊的同事一接通電腦電源,我就感到不舒服。想嘔吐,同時又眩暈,非常難受。每當這時我就趕快逃開。盡管穿著防止電磁波的內衣,還是不管用……”S小姐疲憊不堪地繼續說道:“我現在非常煩惱,不得不認真考慮辭職了。”

現在,像S小姐這樣煩惱的人有增無減。為此,日本很多從事電腦工作的人參加了“OA礙害思考之會”的組織,訴說自己的身心痛苦和煩惱,希望能夠找到解脫方法。專家把這些症狀叫做“電磁波過敏症”。

由於對電磁波汙染缺少常識,一開始出現頭疼、頭暈、想嘔吐、目眩、視力障礙、體乏疲憊等症狀的人都在與電磁波無關的各個方麵尋找原因。特別是電磁波過敏症很容易與慢性疲勞、精神過敏等症狀混淆,而且現在無論辦公室、工廠、公共場所還是家庭裏麵,電磁波幾乎無所不在。在找不到真正原因的情況下,慢性疲勞、精神過敏都是難以根治的。但是一旦具備了有關電磁波過敏的知識,把電磁波汙染列入視野後,就比較容易尋找到病因。因為患電磁波過敏症的病人隻要一接近電磁場,病症就會明顯加重。單純慢性疲勞和精神過敏不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如果慢性疲勞、精神過敏與電磁波過敏症並發,或是存在因果關係的話,那麼電磁場的存在與否,一定會在症狀上表現出來。

得了電磁波過敏症並不可怕,隻要遠離充滿電磁波的環境,到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中去生活一段時問,一般來說都可以恢複健康。最適合電磁波過敏體質者的生活環境不外乎農村和小城市,準確地說是“沒有或者極少有電磁波汙染的地方”。

第四節異常高發病——白血病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最大規模的電磁波和白血病的關係的調查活動了:

從1960年到1985年,瑞典政府對國內居住在220~400kV的高壓輸送線周圍300m以內範圍的居民31560人進行了健康調查,結果表明:居住在這個範圍以內的小兒白血病的發病率是一般常規數值的3.8倍。在這個範圍以內,電磁波強度達到2rags以上的地段,成人的急性骨髓炎和白血病患者的發病率比常規數值增加1.7倍。

這個震驚世界的調查結果是由卡洛林斯卡研究所進行實驗並提出來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以進行諾貝爾獎審查資格而著名,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權威研究所之一。

1993年,芬蘭和丹麥也作出了關於電磁波造成生物體危害的調查報告。這個調查活動是和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相互配合共同進行的。芬蘭和丹麥的調查結果表明,電磁波強度在2mGs以上,小兒白血病的發病率就會增加2.1倍,腦腫瘤的發病率就會增加1.5倍。這些異常的數據與卡洛林斯卡研究的調查數據綜合在一起,是證明“電磁波具有危害”的決定性數據。

根據北歐3國的聯合報告,高壓輸送線的磁場強度和小兒癌症發病增加率的關係數據如下表所示:

癌症種類磁場強度/T發病增加率(倍)白血病1以上1.02.5以上1.54以上6.0中樞神經腫瘤1以上1.02.5以上1.04以上6.0惡性淋巴腫瘤1以上5.04以上5.0平均值1以上1.42.5以上1.54以上5.6世界上著名的研究電磁波危害生物體的專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羅伯特-貝爾博士也曾經警告說:“一旦發現超過了10mGs,就必須立即搬遷。”羅伯特·貝爾博士認為,居住區的安全基準應該定為0.1mCs。在超過這個基準的居住地區,如果家庭中有孕婦或者幼兒,更應該當機立斷,毫不遲疑地搬遷。

在美國達拉斯環境醫療中心研究電磁波過敏症的威康·雷伊博士這樣強調說:“假如我不得不居住在高壓線附近的話,至少也要離開1.6km。”以500kV的高壓線為例,在距離1.2km的地方,電磁波的影響才會消失。日本京都大學的電磁波研究權威獲野晃也博士也主張:

“最低也必須離開高壓線1km。”

與幸運的北歐三國科學家不同背景的是,美國女科學家南西·瓦爾多海曼,她在逆境和巨大壓力之下也作出了同樣的研究報告。

電磁波和兒童白血病問題的提出,以及證明二者之間因果關係的各種數據給產業界,特別是能源發電行業帶來了威脅和壓力。不僅是開發新建要受到限製,搬遷移動的費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危害健康導致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的經濟賠償很可能達到天文數字。波紋一圈一圈地擴大。

1996年10月,美國科學家協會突然發表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報告,報告出自科學家協會的一個下屬組織——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NRC),該組織共有16名委員。

這篇報告主要有以下兩點:

(1)沒有能夠找到所謂的由於住宅接觸到電磁波而造成人體健康損害的“具有決定意義而且具有一貫性的論據”;(2)確認了居住在大電流量輸送電線附近的孩子們的白血病發病率高於預測數值的事實。

對於這個自相矛盾的報告,媒體和科學研究人員紛紛提出了各種疑問。

在收音機廣播電視節目裏,NRc的委員長史蒂文斯博士這樣含糊其辭地說:“生活在輸送電線周圍與小兒白血病發病率增加之間,從統計學角度上來看確有關聯。這個是事實……問題在於,什麼是這其中關聯的原因……”

實際上,從輸送電線發出來,並且能夠影響周同生命體的,除了電磁波以外沒有其他。

大量免疫學調查和動物、細胞等實驗結果不斷發表公布,加上社會輿論和媒體的呼籲,各國政府不斷地調整方位,對電磁波和健康的關係,特別是小兒白血病的關係采取正視態度。

從1992年開始,根據美國聯邦議會的指示,以美國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為主,實施了一個叫做“EMF計劃”的項目。這個項目的最終調查報告發表於1999年,其中,在關於電磁波導致癌症的問題上作出了如下論述:

“在動物實驗中,並沒有找到致癌危險性的證據。可是,在免疫學調查方麵,確認到了與兒童白血病和成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關聯性。

據此,可以說超低頻電磁波具有致癌性。”

2000年,又綜合了過去多次進行的免疫學方麵調查的數據,發表了在此基礎上的兩篇再分析的論文。論文中出現的免疫學調查數據分別為:2656名患者和7084名對照者;3247名患者和10400名對照者。其中,居住在輸送電線附近、“沐浴”著超過3mGs磁場強度電磁波的孩子和居住在周圍沒有電磁波發生源、所“沐浴”的磁場強度不足1mGs的孩子相比較的結果是,前者的白血病發病率是後者的1.7~2倍。

在英國,受政府放射線防護局委托進行免疫學調查的專家委員會於2001年發表了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在受到4mCs以上磁場影響的情況下,小兒白血病的發病危險性可能是平常的2倍以上。”

日本科學技術廳專門撥了預算,安排國立環境研究所主持了免疫學方麵的調查,詳細結果發表於2003年6月。調查對象是從1999年到2001年之間患白血病的未滿15歲的孩子312名和對照組的健康孩子603名。調查中采取了在孩子房間裏麵連續1周測定電磁波磁場強度的方法。

結果,“沐浴”著4mGs以上電磁波磁場強度的孩子和lmGs以下的孩子相比較,前者患小兒白血病的發病率是後者的2.63倍,在所有的白血病裏麵,特別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發病率達到4.73倍以上。

甚至還發現,僅僅對未滿8歲的孩子進行比較時,小兒白血病的發病率居然高達7.25倍之多!

電磁波導致白血病的危險不僅局限於發電廠的高壓輸送電纜沿線和變電所等附近,隨著現代產業的日益振興,即使是不居住在這些地區的人們也存在許多沐浴電磁波從而導致白血病的生活條件與環境。

例如,1985年,美國華盛頓州衛生局的撒姆耳。米爾哈姆博士曾經發布過這樣的消息:“與一般人相比,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中問患白血病的發病率要高出2.9倍。”

電磁波人體危害研究權威羅伯特-貝爾博士也警告說:“幾乎所有無線電機械和手機的天線距離使用者頭部都不過2cm。這些機械的電波輸出功率是有一定限製的,但是這些限製都隻不過是為了‘不阻礙其他電波通信’而製定的,絕不是為了保護使用者而製定的。”

第五節輻射帶來的腦腫瘤

超低頻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白血病,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進行的免疫學調查中還同時進行了關於兒童腦腫瘤的調查。

調查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沐浴4mGs以上磁場強度電磁波的孩子的發病率與沐浴0.5mGs以下磁場強度的孩子相比較,前者腦腫瘤的發病率是後者的10.6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關於電磁波調查的最終報告指出:“從腦腫瘤開始,許多疾病乃至流產等都與電磁波有關。”該報告由加利福尼亞州保健廳的3名研究人員執筆,2002年10月由州政府正式公開發表。

加拿大曾經對23.3萬名從事電力行業工作的職工進行了健康調查。

這恐怕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行業工作人員受電磁波輻射危害的調查研究了。調查按照沐浴電磁波輻射強度,把所有人員分為“平均以上”和“平均以下”。所受到輻射強度在“平均以上”的現場工作者,與“平均以下”人員相比,“患白血病可能性在3倍以上”,這與其他國家調查的數據完全相符合。

更值得關注的是:“受到‘高強度電磁波’輻射的現場工作者,患腦腫瘤的可能性要高於一般人12倍之多!”

除此之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病率甚至高出一般人38倍!

幾乎相同的調查數據出現在美國研究人員的報告之中。

1985年,美國的路易·林指出,受到微波輻射的職業工作人員與一般人相比,腦腫瘤發病率明顯增高。

1988年,美國的馬傑裏·帕絲茲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所有在受到電磁波輻射的工作場所工作的勞動者,患腦腫瘤的危險性都比一般人要高。特別是電力公司和這些設施所在地,勞動者受到60Hz的電磁波輻射,與沒有受到輻射的對照群相比較,前者腦腫瘤的發病率為後者的13倍之多!這個數據與加拿大的調查數據基本吻合。

更有甚者。1985年,美國的斯皮茲指出,如果做父親的在受到電磁波輻射的環境下工作,生下來的孩子在2歲以前患腦癌的可能性極高。這是由於父親的遺傳基因受到微波輻射損傷以後,把這種缺陷遺傳到了孩子身上。

在英國的南威爾士,一個居住在高壓輸送線下麵的孩子諾埃爾·戴維斯被診斷為腦腫瘤。她的父親絕望和憤怒地說:“一般來說,腦腫瘤的發病率為7/100000。這個地方隻居住著1.3萬人,這樣狹小的地方有6個人得了腦腫瘤,不管怎麼說,也一定有什麼特殊原因存在。”

電力公司工作場所的調查和居住地點受到輻射的病例調查從不同的側麵反映和說明了同樣的結論。所不同的是,調查工作場所的電磁波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相比於居住場所來說更加一目了然。根據工作內容,受到電磁波輻射的地點、時間、強度等原因條件可以正確地進行測定。與移動性較大,時間、強度不確定的居住條件相比,更加具有說明性和說服力。在世界各地對高壓線下麵居民發病率調查的同時,加拿大的這項以工作場所為原因條件的研究使得電磁波危害人體的研究在學術科學論證方麵提供了更高的精確性。

前麵提到過,1998年1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轉變了長期以來的消極態度,發表了一項決定:正式開始對手機和腦腫瘤的因果關係進行世界性研究。這個決定是以許許多多國家政府、學術機構、民間團體提供和發表的數據為背景的,這些數據就是隨著手機以迅猛勢頭普及而出現的腦腫瘤患者的急劇增加!當然,媒體和世界輿論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壓力也成為WHO轉變態度的動力。

1999年5月,瑞典發表了哈戴爾的一篇意味深長的論文。論文根據調查統計的數據分析道:人們使用手機的頭部一側與另一側相比較,前者患腦腫瘤的比例是後者的2.5倍,一般來說,不使用手機的頭部側麵幾乎沒有發生腦腫瘤。從這一點上,可以預測患腦腫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白手機的電磁波汙染。

這個研究結果被英國BBC播放以後引起軒然大波,不僅受到各界關注,還引起了“安全派”和“危險派”的一場大論戰,甚至連《紐約時報》等世界性著名媒體也被卷入了這場論戰。

對於手機生產商來說,世界手機普及無疑是千載難逢的絕大商機,無論如何也不能在這場論戰中坐以待斃。於是,一些接受手機生產商研究費的研究人員便竭盡全力地宣傳“安全論”。特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93年由摩托羅拉、東芝等手機生產商和銷售商援助設立的無線技術研究所(wTL)。WTL的所長、免疫學專家卡羅博士在這場論戰開始時理所當然地站在“安全派”一邊,可是到了2000年,卻突然轉變成了“危險派”讚同者。這一具有巨大影響意義的立場轉換表態,一度成為美國輿論界的熱門話題。

2000年12月,卡羅博士在出版的《手機電話——它的電磁波安全嗎?》一書中這樣敘述道:“關於神經上皮腦腫瘤,2.4倍的數據在統計學方麵是有意義的。”

哈戴爾在繼續研究的基礎上,於2001年發表的論文中進一步指出,在受到電磁波輻射的情況下,腦腫瘤和白血病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

他調查了1617名腦腫瘤患者,以一天使用手機兩小時以上為條件,腦腫瘤形成的時間如下表所示:

使用時間腫瘤類型增加發病率(倍)

3年以內腦腫瘤1.0

5年以上腦腫瘤1.5

10年以上腦腫瘤2.0

5年以頭側部腫瘤1.5

10年以上頭側部腫瘤2.6

5年以上髓膜腫瘤4.5

5年以上聽覺器官腫瘤3.5

第六節精神疾病與輻射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個非常突出的社會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84年美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花費4年時間調查得出的結果:

“20%的美國人已經到了有必要接受精神科醫生治療的深刻精神障礙狀態。特別是45歲以下的年輕人,與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相比,精神障礙發病率要高出2倍以上。”

這裏所謂的“精神障礙”,指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以及酗酒、自殺欲望、壓抑症、恐懼症等,特別是其中一些新型精神障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