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8日,美國三哩島核電站核泄漏。
1988年1月6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座核電站,由於對核材料筒加熱不當引起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傷。
1992年11月,法國發生了最嚴重的核事故,3名工作人員未穿防護服進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後受到輻射。
1999年,東京附近的一座核反應堆曾發生輻射泄漏,造成2名工人死亡。
1998~2002年:印度在4年間核電站共發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2003年12月29日,韓國榮光核電廠5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
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縣美濱核電站再次發生蒸汽泄漏事故,導致4人死亡,7人受傷。
2005年5月,英國塞拉菲爾德核電站的熱氧再處理電廠因發生放射性液體泄漏事件被迫關閉。
1957年10月8日,英國軍用的溫茨凱爾1號石墨氣冷反應堆,由於工作人員誤操作使反應堆石墨起火,大火燃燒3天。放射性物質從溫茨凱爾向周圍地區擴散,影響到歐洲大陸。
1986年4月26日,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停堆檢修,因操作人員誤操作使反應堆爆炸,堆中所有管道破裂,1000t重的堆頂蓋被掀起。這次事故共釋放出6~8t的放射性物質。事故發生後,134人被確診為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病,事故當時不滿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共發現甲狀腺癌1420例,同時還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心理影響。
1957年9月29日,蘇聯克什特姆鎮附近的一座20世紀40年代後期建造的鈈堆及核廢物貯存場,由於廢物貯存罐的冷卻控製係統失靈而引起了劇烈爆炸,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外流,嚴重汙染了周圍環境。
我國1954~1987年(除核工業部和軍隊)共發生放射性事故l014起。而事故直接原因經分析顯示,78.7%為責任事故,主要由於管理不善和違章操作造成。如,某腫瘤防治研究所於1985年5月由於工作人員不認真負責,發生24人局部受到超過常規治療劑量5~21倍的照射,釀成了特大放射性事故。
我國1988~1998年共發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在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和生產中發生的放射事故較多,約占總事故的90%,其中,丟失放射源事故約占總事故的78%。按事故原因劃分,責任事故占總事故的87%,技術事故占8%,其他事故占5%。在責任事故中以管理不善為主,占47.3%。在技術事故中,以設備的意外事故為主,占80%。
1993年3月28日,美國三哩島核事故是至今商用輕水堆核電廠最嚴重的事故,反應堆堆芯嚴重損壞,部分堆芯發生熔化。在這之前,對核電廠會發生嚴重事故隻是假定是可能的,三哩島事故使人們相信嚴重事故確實會發生。按照國際核事件分級表,此次事故被定義為5級,即有場外危險的事故。
從三哩島事故吸取的教訓,使全世界核電廠的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在以往核電廠的安全考慮中沒有適當地包括人的因素,這一認識大大提高了以後核電廠設計和實際運行中的安全水平。
第一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位於蘇聯烏克蘭地區基輔以北130km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受害者總計達900萬人。完全消除這場浩劫的影響最少需要800年。這是自1945年日本遭受美國原子彈襲擊以來全世界最嚴重的核災難,也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災難。
一、切爾諾貝利核事改事件回放1.劫難突降,政府隱瞞位於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利風景優美,周圍鬆樹和白樺樹林茂密,森林內布滿河流和各種珍禽異獸,而且人口眾多。蘇聯1973年開始在這裏修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於1977年正式啟動。
1986年4月26日淩晨1時許,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火光四起,烈焰衝天,火柱高達30多米。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爆炸,廠房屋頂被炸飛、牆壁坍塌,當場死亡2人。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外泄,使周圍環境的放射劑量高達200R(倫琴)/小時,為允許指標的2萬倍。1700多噸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災現場溫度高達2000℃以上。救援直升機向4號反應堆投放了5000噸降溫和吸收放射性元素的物質,並通過遙控機械為反應堆修築了厚達幾米的絕緣罩。
事故初期,蘇聯政府隻是公布核電站發生了火災,沒有說明發生核泄漏事故。當地居民通過國外新聞媒體才得知發生核泄漏事故。為掩蓋事件的真相,蘇聯政府仍於5月1日在離切爾諾貝利140kn·的基輔市舉行傳統的國際勞動節大遊行,5月9日按計劃舉辦國際自行車比賽活動,當月還派歌唱團到核電站慰問演出。蘇聯中央政治局也下發秘密文件,禁止醫生作出事故清理者患病原因與核輻射有聯係的結論。
2.事故原因是反應堆設汁缺陷直到5月6日,《真理報》才刊登了第一份事故的詳細報道。但是報道沒有說出大火產生的放射量及傷亡人數。5月14日,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第一次公開談到切爾諾貝利核災難。
蘇聯政府在處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上不透明的做法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國家的嚴厲批評。東歐國家和鄰國因蘇聯未及時通報災情,使得原本緊張的關係加劇。世界對蘇聯核技術的信任大大降低,在國際社會的嚴厲批評下,蘇聯的聲譽受到空前打擊。
事故發生後,蘇聯政府組建了國家事故調查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1986年7月3日,蘇聯科學院院長和庫爾恰托夫核物理研究所所長在蘇共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指出,核電站“鈾——石墨大功率壓力管式”反應堆設計上的缺陷是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員操作失誤隻是事故發生的誘因。後來,蘇聯核專家進一步得出的結論是,反應堆燃料棒的結構和保護係統不合理是引發事故的直接原因。
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釋放了大約2.6億Ci的輻射量,大約是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能量的200多倍。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汙染覆蓋蘇聯15萬km2的地區,那裏居住著694.5萬人。由於這次事故,核電站周圍30km範圍被劃為隔離區,附近居民被疏散,莊稼全部掩埋,周圍7000m內的樹木都逐漸死亡。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10kin範圍以內將不能耕作、放牧;10年內100km範圍內被禁止生產牛奶。切爾諾貝利的核輻射通過風力、雨水等傳播途徑,汙染了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一些堪稱世界上最富饒的土壤。
到現在,參加救援工作的83.4萬人中,已有5.5萬人喪生,7萬人成為殘疾人,30多萬人受放射傷害死去。烏克蘭共有250萬人因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種疾病,其中包括47.3萬名兒童。在烏克蘭的核受害者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造血係統障礙疾病、神經係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今日在切爾諾貝利的河裏仍有魚兒漫遊,但它們體內積滿銫、鈈等核子物質。鬆樹則長出褐色的怪枝,顯示樹木生態因核輻射而出現巨變。
4、消除傷害需要800年為了清除核事故的影響,蘇聯政府在每一個州和地區都建立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治療與預防機構,對受害者提供免費醫療幫助;還在莫斯科建立了聯邦抗輻射保護兒童科學實踐中心,治療受輻射的兒童。十幾年來,診治的切爾諾貝利事故受害者達幾百萬之多,其中包括20餘萬名兒童。同時,政府還建立了統一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清單”,對受害者身體狀況進行跟蹤監視。截至2001年1月1日,列入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清單”的人超過57萬。
據統計,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總計達900萬人。蘇聯政府用於清理核汙染,為受害者提高醫療幫助、社會保障、津貼,建設新的村莊和住宅等方麵的預算開支高達230億盧布。至今在俄羅斯因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社會保障法保護的人口仍有210萬。消除切爾諾貝利後患成了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政府的巨大財政負擔。
切爾諾貝利最後一個反應堆已於2000年12月15日正式關閉。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的影響最少需要800年。除了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以外,英國北部的塞拉菲爾核電站、美國的布朗斯菲爾德等核電站都發生過核泄漏事故。除此之外,在世界海域還發生過多次核潛艇事故。這些散布在陸地、空中和沉睡在海底的核汙染給人類和環境帶來了無盡的危害。
5、9萬人死於癌症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表報告稱,雖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輻射的災難已經過去了20年,但估計仍有多達9萬多人因受輻射影響而患上癌症死亡。這個數字與聯合國不久前發表的隻會有4000人受到影響的報告結論大相徑庭。
2006年4月26日便是切爾諾貝利災難20周年,但專家們仍然無法確定那場大災難所帶來的後遺症嚴重到什麼程度。
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另外多個團體組成的“切爾諾貝利論壇”報告中指出,隻有56人因災難後遺症致死,而這些後遺症所引致的死亡人數,最終也隻會是4000人左右。不過,“綠色和平”引用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提供的數據作出反駁,指出“切爾諾貝利論壇”公布的數字蓄意誤導公眾。
“綠色和平”駐俄羅斯分會發言人布洛科夫說:“國際原子能機構企圖淡化這宗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令人感到震驚。隱瞞這宗災難所帶來的真正禍害,不單隻侮辱了死難者,還會給現在住在該區的生還者帶來危險。”
該組織指出,白俄羅斯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國有27萬宗癌症個案是切爾諾貝利災難引起的,其中有93000宗致命。此外,俄羅斯西部地區過去15年的死亡率急劇上升,相信也和切爾諾貝利災難有關。
6、放射性物質外釋狀況及影響切爾諾貝利災變中,放射性物質外釋的量非常龐大。包括3%~4%的燃料碎片,100%的惰性氣體,與20%~60%的揮發性核種。燃料碎片的外釋,是由事故初始時的爆炸所造成的。RBMK反應器,利用石墨作為緩和劑,石墨於事故中燃燒,溫度高達5000℃。在長達數天的燃燒中,造成大量的揮發性核外釋,再加上切爾諾貝利核能電廠沒有圍阻體的設計,故無法有效延遲放射性物質的外釋。
自1986年4月27日至8月中旬,大約有11.6萬位居住在核電廠周圍的民眾撤離家園,以減少輻射暴露,總麵積4300km2的高劑量區被劃定為“禁製區”,以防人員擅入。自禁製區撤離的11.6萬民眾中,低於10%的人接受超過50mSv的劑量,低於5%的人接受超過100msv劑量。在1986~1987年參與清除善後工作的20萬人平均劑量100mSv,其中約有10%超過250mSv,幾個百分比的人超過500mSv。
事件發生後,237位職業工作者,因輻射暴露引發臨床的並發症而住院,經診斷有134例屬於急性輻射的確定效應。134位病患中,有28人在最初3個月內死於輻射傷害,另有兩位死於與輻射非相關的疾病。
11位病患由於接受大於10Gy(戈瑞)之劑量,而引發消化道傷害。事故10年間,另有4人死亡,但其死因與輻射傷害的確定效應無關。
受輻射影響地區小孩甲狀腺癌的明顯增加,是切爾諾貝利災變中,唯一可以清楚確定的輻射健康效應。截至1995年年底,共發現約800例15歲以下兒童甲狀腺癌病例。事故發生時已出生及事故後6個月內出生的小孩,其甲狀腺癌罹患率上升極明顯,但事故後6個月才出生的小孩,其甲狀腺癌罹患率與未受暴露民眾相同。至今,治療病例群中隻有3位小孩死於甲狀腺癌。
切爾諾貝利災變所造成的甲狀腺癌的病例是否會持續增加,尚很難預料,劑量預估的不準確是主要原因。但依目前輻射致癌危險度之估算方法的預測,受高劑量輻射的成人,在往後10年可能會出現甲狀腺癌發生率的上升。
血癌是與輻射暴露相關的主要疾病。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和其他研究顯示,輻射引發血癌致死的概率不大。據估計,居住在汙染區與禁製區內的710萬居民中,會有470個因輻射而引發血癌的病例。但710萬的人口中,因其他原因引發血癌的病例為2.5萬個,故從統計學上來說無法確切估計輻射的影響。
據估計,1986~1987年參與清除的20萬人中,會有200個因輻射而引發血癌的病例。而因其他原因引發血癌的病例為800個。依據目前的估算模式,200個輻射引發血癌的病例中,會有50個病例在接受劑量後10年發生。但到1995年年底,20萬人中共有40人罹患血癌。因此,至今的結論為:除了甲狀腺癌以外,似無明顯證據顯示血癌或其他癌症有升高的現象。
據估計,居住在汙染區與禁製區內的710萬居民中,會受切爾諾貝利災變中所釋出之放射性物質的影響,將在事故發生後的85年內多出6600個致死癌症患者,但710萬居民中,因其他原因發生死亡癌症的病例為87萬個。因此,除了甲狀腺癌以外,似無明顯證據顯示血癌或其他癌症有升高的現象。
7.被低估了10倍的核泄漏事故危害在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公布的一段回憶錄像中,有這樣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一架直升機在切爾諾貝利事故區執行災害清除任務,沒有人能夠預想到,這竟然成了機組人員的“最後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