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自己沒有“舒適區”
何謂心理舒適區?心理舒適區就是讓人從心理上覺得舒適、愉快的外界環境氛圍。
心理舒適區兩大功用:一個是體現人生價值,一個是逃避社會現實壓力。之所以說心理舒適區體現人生價值,是因為心理舒適區無論如何都是通過個人努力得以實現的產物,也就是個體前階段價值的體現,讓我們覺得舒適,可以享受;之所以說逃避社會現實壓力,是因為環境在不停變化,現在的舒適區肯定不能是一直覺得舒適的條件,必然麵臨更多的挑戰會變得不舒適,而心理上一旦產生惰性,就會導致停留在現有的舒適區上從而忽略這些讓人覺得不舒適的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壓力。
惰性是大部分人們沉溺在舒適區的性格因素,這個因素最終致使我們陷入困頓的境地。懶惰是一種惡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負。人一旦背上了懶惰這個包袱,就隻會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產生惰性的原因就是試圖逃避困難的事,圖安逸,怕艱苦,積習成性。人一旦長期躲避艱辛的工作,就會形成習慣,而習慣就會發展成不良性格傾向。
實際上,影響對心理舒適區的定義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正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同,才會導致同樣的環境條件有些人因為滿足而覺得舒適,有些人覺得不滿足而不會感到舒適。其中最重要的價值觀是勇敢和勤勞。“真的勇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魯迅先生的話語高度概括了勇敢的特質才能影響人正視而不是忽視環境的變化;而勤勞才能促進其付諸行動,惰性隻會促使其停步不前。打破自己的舒適區,化懶惰為主動,這就是自動自發的開始。
有位婦人名叫雅克妮,現在她是美國好公司的老板,分公司遍布美國27個州,雇用的工人達8萬多。
她原先卻是一位極為懶惰的婦人,後來由於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家庭的全部負擔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而且還要撫養兩個子女,在這樣貧困的環境下,她被迫去工作賺錢。她每天把子女送去上學後,便利用餘下的時間替別人料理家務,晚上,孩子們做功課時,她還要做一些雜務。這樣,她懶惰的習性就被克服了。後來,她發現很多現代婦女都外出工作,無暇整理家務。於是她靈機一動,花了7美元買清潔用品,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瑣碎家務。這一工作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勤奮與辛苦。漸漸的,她把料理家務的工作變為一種技能。後來甚至大名鼎鼎的麥當勞快餐店居然也找她代勞。雅克妮就這樣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使訂單滾滾而來。
很多人都想盡力享受勞動成果,卻不願從事艱苦的勞動。可是時間久了,人們自然會明白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定會對你產生厭煩並敬而遠之。生性懶惰的員工,不可能在工作中突破瓶頸。
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使自己對勤奮之人充滿了嫉妒。懈怠會引起無聊,無聊也會導致懶散。許多人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雇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自己騙得過老板,其實,他們愚弄的最終是自己。
因此,在工作中,自動自發的員工會自覺地以最高的規格要求自己(如下圖)。他們盡可能地把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快、更準確、更完美,動用你的全部智能。對於自動自發的員工來說,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就意味著做到讓客戶百分百滿意,讓客戶感受到超值的服務。
謹遵“快、準、細、嚴、實”工作五字訣有利於員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從積極的人生角度來講,員工應該正視和重視工作環境的變化,不停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挑戰和超越自己的心理舒適區,才能獲得更大的工作成就和實現自我價值。
執行任務沒有“猶豫期”
大多數女孩子買東西時都有這樣的體驗:為了買一件衣服跑遍附近所有賣衣服的店,如果落了一家就會覺得不安心。每進一家店鋪,就會翻看每種款式。雖然以仔細到無以複加的方式看了所有的衣服,但心中依然茫然,不知道買哪件好。要麼這件過時了,那件顏色不好;要麼同時看中了幾件,不知如何取舍。最後往往是很辛苦地逛了一整天,兩手卻空空而歸。
這種猶豫不決體現在買東西上也許隻是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對一個有遠大目標的人來說,這種弱點無疑是致命的。有這種弱點的人,絕不可能是有恒心、有毅力的人。這種性格缺陷,會摧毀我們的身心,降低我們的判斷力,對我們的意誌力有很大的損害。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但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曆:麵對機會總是猶豫不決,想著多考慮、多分析,為了下一個準確的判斷,你遲遲做不了決定。好不容易做了決定之後,又時常更改……到最後,可能決定事有了,可執行的時機已過,過去的猶豫、努力都成了白費。
古時候,有兩兄弟看到大雁就在眼前,兄弟兩人彎弓欲射。這時,兩人爭執了起來,一個嘀咕著射下來的雁要烹著吃,另一個嚷嚷著射下來的雁要煮著吃,最後都忘了射雁,大雁就這樣在兩人的爭論不休中飛遠了。
猶豫不決的人總是喜歡先想到失敗的結果,他們不敢做決定,害怕承擔因此產生的責任。他們無法確定事情的結果,或好,或壞,或者有什麼意外。他們害怕明天就會為自己今天做的決定後悔,因為明天可能會發生更美好的事情。他們懷疑自己有做大事的能力,長此以往,原本很多美妙的想法消失殆盡,成功也就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好的機會猶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會後悔莫及。現實中的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是,隻有一部分人能夠貫徹執行,也隻有這部分人會成為成功者。
1973年,美國有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美國哈佛大學,經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個18歲的男孩。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這個男孩建議科萊特和他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製路徑轉換的問題。這個建議讓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訝,他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他認為自己是來這裏求學的,不是來玩的。更何況,Bit係統默爾斯博士隻才教了一點皮毛,要開發32Bit財務軟件,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個男孩的邀請。
10年之後,科萊特成了哈佛大學計算機係的博士研究生,那個退學的男孩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學位,那個退學男孩成為美國第二富豪。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那個男孩已經開發出比Bit軟件快1500倍的EIP軟件,並在這一年成為世界首富,他就是比爾·蓋茨。
麵對機遇,科萊特用知識不夠這個理由拖延了成功,而比爾·蓋茨因為大膽行動掘到了第一桶金,並多年穩居世界首富的寶座。
仔細回憶,什麼讓我們錯失良機?我們猶豫不決的原因又是什麼?更多的應該是不能積極行動而錯失良機。但須知道,人生有很多機會都隻有一次,它隻出現一次,然後就再也沒有了。如果我們麵對這絕無僅有的機會,因為懼怕和其他種種的問題而不去做,機會就一去不複返。我們已經有了計劃和進程表,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自動自發,立即執行。
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奧狄·曼格諾也曾說過:“一張地圖,無論多精細,都不可能使你在地麵上移動一步。我們的計劃再科學,還需要我們毫不遲疑堅定地去執行才可奏效。”在製訂一個明確的計劃之後,關鍵是要落實在行動上,做到立即執行,否則你到死都會像以前那樣將工作無休止地留給明天。所以,當你有衝動要把計劃付諸行動時,不要輕易放棄,一定要行動。因為唯有行動才有可能成功,隻會空想的人終將一事無成。想到了就做,做到結束為止。
立即行動沒有“拖延症”
拖拉者通常是製造借口與托詞的專家,把本應該前天完成的事情拖延到後天,是一種非常惡劣的工作習慣。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拉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領先的石油和石化公司,絕不拖延是這家公司員工行為的重要準則之一。這一準則的執行,使其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說“沒有延誤,哪怕是半秒鍾的時間”。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866年的美孚公司,曾經於1903年為懷特兄弟創造的早期飛機提供過油料,而以上的效率“奇跡”更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他們在“絕不拖延”的理念指導之下組建了效率速度部。這一創意來自一級方程式車賽(Formula One,縮寫為F1),而這一世界頂級賽事近乎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高速,什麼叫做真正的絕不拖延。創意人約翰·丹尼斯先生在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曾經說過:“每場F1比賽吸引10億多人的觀眾,可以說是見證了高效率幾近無敵的魅力,這也論證了推行‘絕不拖延’觀念的必要性。”
正是埃克森美孚員工絕不拖延的執行力,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埃克森美孚在全球500強企業中位居第一,也創造了效率奇跡。
執行力是企業中每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無論在什麼時候,那些辦事主動、執行力強的員工都是最優秀的,也是最有競爭力的。這樣的員工才會被委以挑戰性的工作,因為這樣的員工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夠使自己做到接受使命必達的決心。
行動能力強的人看準了就應該幹,不要拖延,否則機會就會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