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甲狀腺大小是甲狀腺側葉上下徑4~6cm,左右徑2~2.5cm,前後徑1.5~2cm;峽部前後徑0.2~0.6cm,(平均0.4cm)左右徑1.2~2cm,上下徑1.5~2cm。正常甲狀腺大小有較大個體差異,高瘦者側葉長徑可達7~8cm,而矮胖者側葉長徑可1.8cm,女性>1.5cm,可診斷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惡性腫瘤的聲像圖共性特征:①頸部淋巴結轉移癌。一般位於同側頸部氣管前、氣管旁或頸內靜脈周圍,常為多發,可合並囊性變和(或)微小鈣化。②靜脈內癌栓。甲狀腺癌轉移至頸內靜脈或甲狀腺靜脈,其內可顯示低或中強回聲區,邊界清晰,CDFI顯示點狀和條狀血流信號並可引出動脈血流頻譜。③侵犯甲狀腺被膜、頸前肌肉或頸內靜脈壁。表現為甲狀腺被膜和靜脈壁高回聲帶中斷或頸前肌肉群回聲中斷。此為典型的惡性征象,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和位置有關。④蟹足樣改變。癌腫高度惡性浸潤性生長導致腫瘤邊界呈蟹足樣改變,未分化癌可出現此征象。⑤微小鈣化(針尖樣鈣化)。此為惡性腫瘤的特征性表現之一,為鈣化的沙粒體所致,可出現於甲狀腺癌腫和(或)其頸部轉移性淋巴結中。⑥實性不均質低回聲。小的甲狀腺癌回聲常低於頸前肌肉回聲,較大的癌腫回聲有所增強,但低於正常腺體回聲。實性、不均質和低回聲同時存在較其中任何單一超聲征象提高了甲狀腺癌的診斷特異性。而且,甲狀腺癌也常常同時出現這三種超聲征象。⑦邊界模糊。為腫瘤無包膜和呈浸潤性生長所致,多數甲狀腺癌出現此征象。癌腫邊界模糊處常常無明顯包膜,與形態不規整同時存在更有診斷意義。⑧形態不規則。較大的惡性腫瘤常表現為形態不規則,而良性腫瘤多為橢圓形、圓形或微小分葉狀。⑨不完整暈環。惡性腫瘤周邊可出現不完整暈環。暈環為結節周邊較窄的帶狀低回聲,其產生機製為甲狀腺結節對周圍組織擠壓,結節的包膜或環繞血管。⑩癌腫後方回聲衰減。僅少數癌灶出現此征象。有明顯鈣化的良性結節也常常表現為腫物後方回聲衰減。
超聲檢查甲狀腺的優越性及臨床意義:①與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比較,超聲檢查的突出優點是對甲狀腺病變的檢測非常敏感,可檢出小至1~2mm的病灶。②對甲狀腺及其結節定位準確。③能檢出臨床觸診或核素顯像遺漏的甲狀腺結節。④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具有一定診斷價值,甲狀腺結節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0%~94%。⑤能夠判斷甲狀腺癌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指導外科手術。⑥能夠較為準確地區分甲狀腺腫與甲狀腺結節。
綜上所述,結合實驗室檢查和臨床表現,可以提示哪一種疾病引起甲狀腺腫,如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單純性甲狀腺腫、亞急性甲狀腺炎或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能夠準確地測量甲狀腺大小和體積,隨訪導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王虹,張中華.超聲在甲狀腺腫塊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診斷雜誌,2003,(6):413-414.
[2] 王世界,張靜.B超在甲狀腺結節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誌,2002,(1):56-57.
[3] 周素梅,張筱驊.甲狀腺多發結節伴甲狀腺癌的診治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誌,2005,(2):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