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附錄 優秀員工一定要知道的十種思維方法(1 / 3)

平麵思維:換個地方“打井”

【思維導讀】

何謂“平麵思維”方法?著名思維學家德·波諾的解釋是:“平麵”針對“縱向”而言。

“縱向思維”主要依托邏輯,隻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走下去,而平麵則偏向多思路地進行思考。為此,他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在一個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來。按縱向思考的人,隻會嫌自己打得不夠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按平麵思維法思考的人,則考慮很可能是選擇井的地方不對,或者根本就沒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挖到水,所以與其在這樣一個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尋找一個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縱向”總是放棄別的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了創造力。

“平麵”則不斷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創造力。

世界上之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碰壁,是因為他們都在千篇一律,規範雷同地運作,習慣固定的思維模式,使生活成為機械化的程序,結果是複雜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情。而這種習慣性情緒越多,人的個性也就越容易萎縮。受習慣性思維支配的人,在處理或解決問題時,往往機械呆板。其實在很多時候,隻要你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結構,就會解決好許多原本麻煩的事。

【案例導讀】

20世紀50年代中期,鬆下電器與日本生產電器精品的大孤製造廠合資,設立了大孤電器精品公司,製造電風扇。當時,鬆下幸之助委任鬆下電器公司的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任顧問。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後來開發了民用排風扇。但即使如此,產品還是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鬆下的意見。鬆下對他說:“隻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

當時鬆下的想法,是想讓鬆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圖有所突破。可是鬆下電器的電風扇製造已經做得相當卓越,頗有餘力開發新的領域。盡管如此,西田得到了仍是鬆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並未因鬆下這樣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活與機敏,他緊盯住鬆下問道:“隻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鬆下並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問的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鬆下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5年之後,鬆下又到這家工廠觀察,看到廠裏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西田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

後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鬆下精工的風家族已經非常豐富了。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防霜用的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調溫係統……西田千秋隻做風的生意,就為鬆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類比思維:舉一反三的能力

【思維導讀】

所謂類比思維方法,是從兩個或兩類對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屬性事實出發,推出其中一個對象可能是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其他屬性的思維方法。該方法是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知名人士最常運用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由這種方法所得出的結論,雖然不一定很可靠、精確,但富有創造性,往往能將人們帶入完全陌生的領域,並給予許多啟發。

類比法是解決陌生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它教我們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將陌生的、不熟悉的問題與已經解決了的熟悉的問題或其他相似事物進行類比,從而解決問題。

類比思維方法具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科學史上很多重大發現、發明,往往發端於類比思維方法,該方法被譽為科學活動中的“偉大的引路人”。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不自覺地運用到類比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買東西時的“貨比三家”,從商品的價格、功能狀況、使用價值和經久耐用的程度等方麵進行比較,然後確定是否買下。雖然它並不能發明什麼新的東西,但是解決了選擇購買哪一種產品的問題。

【案例導讀】

一次,法國著名醫生雷內克瓦帶著女兒到公園玩蹺蹺板。玩了一會兒,醫生覺得有點累,就將半邊臉貼在蹺蹺板的一端,假裝睡著了。女兒見父親的樣子,覺得十分開心。突然,醫生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睜眼一看,原來是女兒用小木棒在敲蹺蹺板的另一端。這一現象,立即使醫生聯想到自己在醫療中遇到的一個問題:當時醫生聽診,采用的方式是將耳朵直接貼在患者有病部位,既不方便也不科學。

醫生想:既然敲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就能清晰聽到,那麼,是不是也可以通過某樣東西,使病人身體某個部位的聲響讓醫生能夠清楚地聽見呢?雷內克瓦用硬紙卷了一個長喇叭筒,大的一頭靠在病人胸口,小的一端塞在自己耳朵裏,結果聽到的心音十分清楚。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就這樣產生了。

後來,他又用木料代替了硬紙做成了單耳式的木製聽診器,後人又在此基礎上研製了現代廣泛應用的雙耳聽診器。

側向思維:不顯眼的地方蘊藏價值

【思維導讀】

側向思維與正向思維是不一樣的,正向思維遇到問題,是從正麵去想,但是側向思維是要你避開問題的鋒芒,從側麵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來,並把它的價值擴大。

塞正通側,即有意不走“正路”,塞住走“正”的可能,卻在側向開辟道路,以達到更理想的效果,這就是從側向找價值。“側向凸出”的關鍵在 “凸出”,即把獨特的側向價值挖掘充分,發揚光大。

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大家麵前時,如果別人都是從正麵的角度去審視,這時,你不妨去關注與此相關的側麵現象,說不定可以從中挖掘出獨特的解決之道。

【案例導讀】

日本電影公司的一位高級管理者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但他隻采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輕而易舉地將問題解決了。

他是怎麼做的呢?帶領自己的下屬到將要開設電影院的城市的所有派出所進行調查。調查的目標十分簡單:哪個地方平時丟錢包最多,然後就選擇丟錢包最多的地方開電影院。

結果證明,這個選擇簡直太對了,這家電影院成了電影公司開設的眾多電影院中最火的一家。

做出這樣選擇的理由是什麼?因為錢包丟失最多的地方,就是人流量最大、消費活動最旺盛的地方。

逆向思維:反向角度思考問題

【思維導讀】

所謂逆向思維方法,就是指人們為達到一定目標,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或是從問題想要得出的結果推導必須獲得的條件,從中引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人類的思維具有方向性,存在著正向與反向的差異,由此產生了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兩種形式。很多時候,對問題隻從一個角度去想,很可能進入死胡同,因為事實也許存在完全相反的可能;有時,問題實在很棘手,從正麵無法解決。這時,假如探尋逆向可能,反倒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

逆向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它能將不利條件變為有利條件,將缺點變為潛在動力,出其不意地使自己從劣勢變為優勢。優秀的人應該具備逆向思維能力和突破傳統觀念的勇氣,這樣才能在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中抓住機會,獲得發展。

【案例導讀】

1820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物理教授奧斯特,通過多次實驗證實電流存在磁效應。這一發現傳到歐洲大陸後,吸引了許多人參加電磁學的研究。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懷著極大的興趣重複了奧斯特的實驗。果然,隻要導線通上電流,導線附近的磁針立即會發生偏轉,他深深地被這種奇異現象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