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幹什麼事情,你如果首先在心底裏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你肯定就會失去追求或改變的勇氣。久而久之,你便會因永遠也達不到目標而感到煩惱。其實,事情的發展雖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隻有衝出“自我設限”的藩籬,才能獲得全新的自我。
◎換個思路想問題◎
做事解讀
人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勢,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在對待某個問題時,人與人的思維上隻存在微小的細微區別。但是,不同的思維產生的結果,卻有著驚人的差別。
哲理導航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看起來很棘手,如果你用常理的規律去對待,你很可能會四處碰壁,最後不得不選擇放棄,但若是你能多動腦筋找其非常合理的竅門,你就很可能從中找到解決辦法。
有一次,我和兩個同事驅車從外地回來,到公司時已是深夜,因為次日還有要事,我們就決定在公司將就將就。剛躺下,其中一個同事闖進我的辦公室:“領導,借一下火。”嘿,事情有時就是這麼不巧:我的打火機也失靈了。這麼一失靈,我的“煙蟲”也往上躥,三杆煙槍都因為沒“火”而大為光火,因為這時間出去買打火機要跑老遠的路。越沒火越急著要火,怎麼辦?
我靈機一動,喝一聲:“到廚房去!”兩個家夥去廚房轉悠一圈,出來了,沒找著打火機。
我說:“廚房找不著打火機,難道就找不著火?”兩個家夥茅塞頓開,不約而同喊道:“煤氣灶!”
煙點燃了,這兩個家夥大肆恭維:“領導就是領導,腦子就是比我們好使。”
我好氣又好笑地問:“如果我們公司沒有煤氣灶,你們能不能再給我想個別的點火辦法來?”
兩個人麵麵相覷後,一個說:“那就別抽了唄。”另一個說:“那就把煙嚼著吃了唄。”其實當時我自己心裏也是空蕩蕩的,暫時沒找出辦法來。但我堅信隻要不把腦子放在現成的打火機上,不論是誰,辦法都是可以找到的。
當我還在想著呢,其中一個家夥先笑了。
“領導,我有辦法,車——!”
三個人心領神會。因為小車一發動,前後座都有打火器,這不就解決問題了?
我趕忙接過話茬兒說:“咦,現在我該喊你叫領導了,你剛才不是說領導腦子才好使嗎?”
我們常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此條不通換條路”,意思就是辦一件事用一種方法遇到難題辦不成,拐個彎,換個角度想一想,也許就變成易事了。這就好比人的視覺裏的一張白紙,正麵看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如果拐彎90度再看,則成了一根線。
湖北鍾祥市伍廟鎮農民劉永發,收集了大量雞蛋殼、鴨蛋殼,並將這些蛋殼扣在即將發芽的香椿枝頭,香椿芽隨著蛋殼的形狀蜷曲生長,變成了一個個“香椿蛋”。10元錢1個,城裏人爭著搶著買,根本不愁銷路。
還是這個鎮的無山村,全村家家戶戶種大棚草莓,不少農戶大量施用激素膨大劑,結果是草莓個兒挺大,色澤、口味卻不怎麼樣。但其中有個叫高祥的青年農民生產的草莓卻與眾不同,又紅又大味道鮮美,很多回頭客都爭著買他的草莓。他的秘方是把牛奶稍加稀釋,定時往草莓上噴灑奶霧。
由此可見,人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勢,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生活奇跡。比如,從舞劍可以悟到書法之道,從飛鳥可以造出飛機,從蝙蝠可以聯想到電波,從蘋果落地可悟出萬有引力……常爬山的應該去涉涉水,常跳高的應該去打打球,常劃船的應該去駕駕車,常當官的應該去為民。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也許我們麵前的生活真的好美。
做事真經
因此,當遇到現實問題時,我們要多個化難為易的“急轉彎”心眼,不要在常理性問題上鑽牛角尖,不必因為對某種難度的偏執,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
◎從多方麵吸取他人的長處◎
做事解讀
敏銳地發現人們沒有注意到或未予重視的某個領域中的空白、冷門或薄弱環節,需要有“慧眼”,需要後來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需要的是對已知的不滿足和對未知的強烈好奇。
哲理導航
有些人看起來並不是那種上帝安排的天才,他們起初並不見得就比其他人聰明很多,能幹很多。而他們後來之所以能成為智者,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會用巧勁兒。在幾千年的文明進程中,已經湧現出很多的巨人,他們為人類創造了許多燦爛和輝煌的業績。他們猶如一座座曆史的豐碑,昭示旁人無法望其項背的高度。
卡爾森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物理係的畢業生,畢業後在美國一家公司任職。因他常見到公司的同事在複印文件的過程中,時間占用過多,勞動強度很大,本該輕鬆完成的工作,成了令人頭痛的麻煩事,便想改進一下複印方式。他做了很多的實驗,但卻沒有成功。
後來,卡爾森改變了做法,暫時停止了實驗,而用大部分的業餘時間鑽進紐約的圖書館,專門查閱有關複印方麵的發明專利和文獻資料。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查找,他意外地發現,以往進行的複印,都是利用化學效應來完成的,還沒有人涉足到光電領域。
利用光電效應,從理論上講,效率要高得多。顯然,這是複印研究開發中的一大缺陷。
於是,卡爾森瞄準這一缺陷開始進行大量的實驗,將光電效應和靜電原理相結合,終於取得了成功。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在一次聽演講後,知道非線性方程有一種叫孤子的解。他為了徹底弄清這個問題,找來了幾乎所有關於孤子理論的資料,然後這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關起門來,專心致誌地研究了一個多星期,找別人在這方麵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弱點。
後來,他發現所有的文獻都隻是研究一維空間中的孤子,而在他所熟知的物理學中,意義更廣泛的是三維空間。這是一個不小的缺陷和漏洞。對此,李政道經過幾個月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孤子理論,並用這套理論處理三維空間的某些亞原子過程,終於取得了許多豐碩的成果。
李政道深有感觸地說:“你如果想在研究工作中趕上、超過別人,你一定要摸清在別人的工作裏,哪些地方是他們的缺陷。看準了這一點,鑽下去,一旦有所突破,你就能超過人家,跑到前頭去了。”
另外一個故事也很能說明問題。
中國人、俄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都借酒誇耀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國人拿出古色古香、釀造精細的茅台,贏得眾人稱讚;俄國人拿出伏特加;法國人拿出香檳;意大利人亮出葡萄酒;德國人取出威士忌,眾彩紛呈。
此時兩手空空的美國人不慌不忙,將他們的酒都倒出一點,兌在一起,說:“這叫雞尾酒。”他體現了美國的民族精神——博采眾長,綜合創造!
因此,“乘虛而入”不是拾人牙慧,嚼人家吃過的飯,而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找準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有所發明和創造。矮子站在巨人的肩上,會比巨人看得遠,更何況聰慧過人的你呢?人類生存的意義在於創造,這也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極大樂趣。
做事真經
把他人的成果進行歸類,發現他們忽略的冷門,瞄準知識鏈條上某個薄弱環節,抓住前人因種種原因放棄或疏漏的項目,以此為進攻的突破口,乘虛而入,巧做文章,最後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成功源於打破常規◎
做事解讀
人們有時會對習以為常的事情失去判斷力,會習慣於遵循以往的觀念的想法,總是按照常規去做一些事情,卻不知道機遇往往隱藏在我們的靈機一動之中。
哲理導航
通常情況下,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們和舊式的行業規則格格不入,對每件事都產生質疑,不喜歡墨守成規,偏愛自由遊蕩。這也是為什麼說“最具突破思考力的是小孩子”的最好理由。
在一次歐洲籃球錦標賽上,保加利亞隊與捷克斯洛伐克隊相遇。當比賽剩下8秒鍾時,保加利亞隊以2分優勢領先,一般說來已穩操勝券。但是,那次錦標賽采用的是循環製,保加利亞隊必須贏球超過5分才能取勝。可要用僅剩下的8秒再贏3分,談何容易。
這時,保加利亞隊的教練突然請求暫停。許多人對此舉付之一笑,認為保加利亞隊大勢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練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難力挽狂瀾。暫停結束後,比賽繼續進行。這時,球場上出現了眾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隻見保加利亞隊拿球的球員突然運球向自家籃下跑去,並迅速起跳投籃,球應聲入網。這時,全場觀眾目瞪口呆,全場比賽時間到。但是,當裁判宣布雙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時賽時,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亞隊這出人意料之舉,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加時賽的結果,保加利亞隊贏了6分,如願以償地出線了。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使用的能力,隻有我們所具備能力的2%~5%。這就更有必要提倡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到希望,創造出新的生機,取得出人意料的勝利。
多年以前,豐田公司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人想購買奔馳車,但由於定價太高而無法實現。於是,豐田公司的工程師放手開發淩誌汽車。豐田公司在美國宣傳淩誌時,將其圖片和奔馳並列在一起,用大標題寫道:用36000美元就可以買到價值73000美元的汽車,這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經銷商列出了潛在的顧客名單,並送給他們精美的禮盒,內裝展現淩誌汽車性能的錄像帶。錄像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一位工程師分別將一杯水放在奔馳和淩誌的發動機蓋上,當汽車發動時,奔馳車上的水晃動起來,而淩誌車上的水卻沒有動,這說明淩誌發動機行駛時更平穩。
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挑戰,奔馳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策略。但出人意料的是,奔馳公司並沒有采取跟隨降價的辦法,而是相反,提高了自己的價格。對此,奔馳公司的解釋隻有一句話:奔馳是富裕家庭的車,和淩誌不在同一檔次。奔馳公司認為,如果降價,就等於承認自己定價過高,雖然一時可以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失去市場忠誠度,消費者會轉向定價更低的公司。如果保持價格不變,其銷售額也會不斷下降。隻有提高價格,增加更多的保證和服務,例如免費維修6年,才可以鞏固奔馳原有的地位。就這樣,奔馳公司不是跟隨和盲從,而是以超常思維和手段,化被動為主動,擺脫了來自淩誌的挑戰。
傳統和常規雖然在以前可能是正確的,但形勢變了,思維也需要跟著改變。成功者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們善於打破傳統,開創新思路,並使得結果完全改觀。
做事真經
做任何事沒有規則不行,但過於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也不行。有時常規是束縛創造力的關鍵,如果我們能夠打破常規,衝出重圍,我們就可以開啟成功的大門,否則,我們永遠隻能在成功的邊緣徘徊。
◎變換思維悟真諦◎
做事解讀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競爭無處不在,競爭殘酷激烈。麵對競爭,我們要有足夠的堅強來接受失敗的打擊和考驗。但有些打擊和失敗不是來自我們的對手,而往往是我們傳統的思維、自以為是的經驗在作怪,這時,我們如果變換一下思維,運用大腦發揮我們的智慧,就容易取得最佳效果。
哲理導航
變換思維的角度,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策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當運用常規的思路陷入困境時,如果能及時地變換思維的角度,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個教徒在教堂祈禱時想吸煙,他問在場的神父:“祈禱時可以抽煙嗎?”
神父冷冷地掃了他一眼:“不行!”
這時另一個教徒也想吸煙,他便換了一種方式問神父:“在抽煙時可不可以做祈禱?”
神父想了想回答說:“當然可以。”
同樣是抽煙加祈禱,用要求祈禱時抽煙的方式表達,就似乎意味著對耶穌的不尊重;而用抽煙時可不可以祈禱的方式表達,則可以表示在休閑、抽煙時都在想著神的恩典,神父當然就沒有理由反對了。
可見,用顛倒過來的智慧,從相反的角度去考慮你所要解決的問題,也許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當然,世界上的事情是不斷變化的,光靠相反的角度有時並得不到連續性的效果,而是要把一個問題折幾個來回,調幾個角度,方能顯出變換思維而取得的最佳效益。
考比爾·瓊斯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最著名的出版商。當時,受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出版業非常蕭條,瓊斯出版的一大批圖書久久不能銷出,大批大批的圖書積壓在庫房裏,瓊斯心急如焚。後來,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銷書辦法。他首先想方設法地與總統周圍的人拉上了關係,有了麵見總統的機會。第一次見麵,他就把一本積壓最多的書送給了總統,然後就三番五次地委托總統身邊的人向總統征求對這本書的意見。被政務壓得已不堪重負的總統根本就沒閑心看這本書,但礙於麵子,就在這本書的扉頁上寫了“不錯”兩個字。
瓊斯得到這冊書後立即大做廣告,其中有一句是:“這是總統最喜歡的書!”於是這些書被搶購一空。
不久,總統又收到了瓊斯送來征求意見的書,上次的事情總統也有耳聞,他自己也覺得是上當了,被瓊斯利用了自己的名望。這次他想戲弄瓊斯一下,就在書的扉頁上寫道:“糟透了!”
不料瓊斯拿到書後又在廣告上大做文章,其中有一句是:“這是總統最討厭的書!”這立即就吊起了生性好奇心就極強的美國人的胃口,書加印了幾次還供不應求,瓊斯也因此實實惠惠地賺了一筆大錢。
當瓊斯第三次將其他的書送給總統時,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於脆把書甩到一邊,不做任何答複。但過了一段時間,瓊斯又做起了廣告:“這本書總統已經閱讀了兩個月,但沒有發表任何意見,這是總統最難下結論的書。”
於是,市場上又出現了搶購潮,連總統聽說此事也哭笑不得,無可奈何。
《伊索寓言》裏還有一個小故事:
在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她就答應了。窮人於是到路上撿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試想,如果這個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因此,隻要利用你的聰明,發揮你的智慧,你就能成功。
做事真經
一件事情的成敗,關鍵取決於你有沒有變換思考的能力。發揮自己的智慧,往往就能打開局麵,取得成功。充分利用好每一件事情中的有利條件,是每位智者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做事需要懂得變通◎
做事解讀
走路如果遇到了“障礙”,不能再往前走了,此時,便需要求變。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隻有“變”才是硬道理,變則可以柳暗花明,找到衝破障礙的突破點。
哲理導航
我們做事取勝的辦法不能一成不變,即便過去是奏效的辦法,也不能永遠使用,必然隨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這就要懂得變通的道理。而古今成大事者,無不以此達成人生夢想。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位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財務軟件。因為新編教程中,已解決了進位製路徑轉換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來這裏是求學的,不是鬧著玩的,再說BIT係統,默爾博士才教了點皮毛,要開發BIT財務軟件,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子的邀請。
10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BIT方麵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豪排行榜。到1995年,科萊特經過攻讀取得博士後之後,他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開發BIT財務軟件了,而那位小夥子則已繞過BIT係統,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BIT軟件快1500倍,並且在兩周內占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比爾·蓋茨正因為懂得依情勢而變通,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而科萊特卻因為始終一味執著追求規則、傳統而落後了。難道比爾·蓋茨不是在學習嗎?他是在時間中獲得新知而達到了更高的目的。倘使魯迅也盲目地探尋醫學研究而不“棄醫從文”,那還能更好地實現救國救民、拯救中華民族的初衷嗎?還能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嗎?
現實生活中,不管處理任何事情,都要靈活應變。此招不行,趕快換招,否則,即使你用盡了力氣,恐怕也難達到目的。
琳達小時候生活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由於是家裏年紀最小的,父母和哥哥們對琳達都特別寵愛,她養成了一種自以為是的習慣,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管什麼事,都習慣用命令或大叫的方式來表達。
家裏的仆人和親戚對琳達都是言聽計從,可她在跟社區的其他孩子相遇時卻遇到了麻煩。她看到他們玩著一個足球,不時興奮地吆喝著。琳達按捺不住了,飛快地跑過去,用她最平常的語氣喊道:“喂,把球給我玩。”他們誰都沒聽到,仍然你一腳、我一腳地踢著。
琳達有些不耐煩了,跺跺腳,衝進他們的隊伍去搶球。
看到琳達過來,控製球的那男孩一腳把球踢了開去,另一個男孩接住了。琳達又向接球的男孩跑去,快到時,那男孩又一腳踢給了別人。周圍的男孩也配合著大笑起來。琳達終於發現他們是故意捉弄她,於是十分生氣,更加賣力地跑起來,想要把球奪過來。
過了不久,琳達明智地停住了。她一個人確實跑不過他們一群人,再跑下去,隻是充當被捉弄的對象而已。
琳達一抹頭上的汗珠,邊罵邊向家走去。這時她發現旁邊的長椅上坐著一位老人,正笑嗬嗬地望著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