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行動:該出手時就出手(1 / 3)

行動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階梯,所有的成功都來自行動,隻有行動才能改變自己。一個人光有遠大的理想是不行的,還要付諸行動,否則理想就是空想。因為,命運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猶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往往還會對我們的品格產生不良影響。

◎成功需要抓緊機遇◎

做事解讀

有人說得好:“如果你能像發現別人的缺點一樣,快速地發現機遇的話,那你就能很快成功。”

哲理導航

成功需要機遇,機遇卻不是常常降臨,它像鳳毛麟角,稀罕至極。翻開人類奮鬥的史冊,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因為抓住了機遇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摘取了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為與機遇擦肩而過而“山窮水盡疑無路”。錯過機遇常令人抱憾終生。

周朝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老先生,一輩子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勤奮努力,但是他一直沒有碰上被提拔做官的機會。後來,他到了白發蒼蒼的暮年,想起自己年事已高錯過了做官的好時機,便站在路旁哭泣。路人得知他傷心的原因後就問:“你為什麼一次都沒有被提拔呢?”老先生邊流淚邊回答:“我年輕時學習做文官,文官方麵的修養已經具備,剛要準備做官時,皇帝卻喜歡任用老年人。後來,皇帝死了,後主又喜歡用武將,我隻好改學武官,當武官的標準基本達到時,後主又死了。少主剛剛即位,就又歡喜年輕人,可我的年齡又老了。所以,我一次都沒有碰到被提拔任用做官的機遇啊!”

從這個老人“年老白首,泣涕於途”的故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無論你多麼勤奮,多麼有才華本領,如果不把握好機遇就難有成功。“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這句古話道出了把握住機遇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老人因為隻能跟在形勢的後麵亦趨,隻會等待機遇又總是浪費掉機遇,所以他無法以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改變命運。

蘇珊·海沃德長得漂亮,她的青年時代,正是好萊塢的主要製片公司發展的全盛時期。她像其他尖亮的童星一樣,當年懷著成為好萊塢電影明星的夢想,當上了合同演員。在進入好萊塢的最初幾個月中,麵對的不是攝像機而是照相機。她穿著泳裝,日複一日地擺弄出千姿百態,為廣告作模特兒。她那充滿魅力的微笑,隨著報紙雜誌的廣告傳遍五洲四海。

然而蘇珊一直得不到當演員的機會,當她詢問老板時,得到的回答總是:“耐心地等一等,總有一天會推薦你的。”

有一次,機會突然來了。1938年,派拉蒙公司在洛杉磯舉行全國性的影片銷售會。蘇珊接到旅館舞廳的通知。舞廳裏來了很多電影院的老板和來自各州的商人。影星們進入舞廳之前,派拉蒙公司對自己的影片已進行過大肆宣傳。

影星們一個接一個與觀眾見麵。當蘇珊出場時,會場上發出了一片歡呼。她此前還沒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她麵對觀眾,像對老朋友們一樣微笑著說:“我知道你們都認識我,你們中有誰見過我的照片?”台下立即有許許多多的人舉起了手。

“有人看過我在電影裏的形象嗎?”沒有人舉手,隻有笑聲。

蘇珊趁熱打鐵,發問到:“你們願意看我在電影中的形象嗎?”

會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代替了回答。

蘇珊這一計即興拈來,大獲全勝,於是她說:“那麼,諸位願意捎個話給製片公司嗎?”

這是一次民意測驗,那麼多觀眾的代表想看蘇珊在電影中的形象,製片公司的老板得到這一民意測驗的結果,完全可以判斷,如果請蘇珊出演影片,此片一定走俏。於是蘇珊不久之後便受聘出演,上了銀幕,並且成了大明星。並在《我想生存》中扮演了主角,使她榮獲了奧斯卡金獎。

難道你不承認蘇珊是一個善於抓住機會、一舉成名的高手嗎?不但成名需要抓住機遇,賺錢也不例外。機遇是名,機遇也是利。能不能獲得名利,就要看你善不善於抓住機遇了。

1981年,英國王子查爾斯和黛安娜要在倫敦舉行耗資10億英鎊、轟動全世界的婚禮。

消息傳開,倫敦城內及英國各地很多工商企業,都絞盡腦汁想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發財機遇。有的把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裝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結婚時的圖案。但在諸多的經營者中,誰也沒想過銷售“望遠鏡”。

有一位老板想,現在人們最需要的東西就是最賺錢的東西,一定要找出人們最需要的東西。在舉行盛典的那天,要有百萬以上的人觀看,將有一多半人由於距離遠,而無法一睹王妃的尊容和典禮盛況。這些人那時最需要的不是購買一枚紀念章、買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們看清人和景物的望遠鏡。於是他突擊生產了幾十萬副馬糞紙和放大鏡片製成的簡易望遠鏡。

那一天,正當成千上萬的人由於距離太遠看不清王妃的麗容和典禮盛況、急得抓耳撓腮之際,千百個賣童突然出現在人群中,高聲喊道:“賣望遠鏡了,一英鎊一個!請用一英鎊看婚禮盛典!”頃刻間,幾十萬副望遠鏡搶購一空。不用說,這位老板發了筆大財!

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誰抓得準、用得好。其實,在這個事例中,眾多的英國工商業企業也不是沒抓準機遇,隻是不如生產簡易望遠鏡的那位老板機遇抓得準罷了。說到底還是那位老板比別人研究得更細一層,他看準了那一天人們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東西——望遠鏡。

做事真經

當然,要抓住機遇,獲得成功,必須善於利用他人的成果,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也要經常總結反省個人的經驗和教訓,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做事要有毅力◎

做事解讀

毅力是一種優良的意誌品質,指的是一個人做事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都不會動搖,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必備的品質。

哲理導航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居裏夫人曾經說過:“一個人沒有毅力,將一事無成。”而“說一套,做一套”,永遠都不可能取得成功,隻有言行一致,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奮鬥,去追求,才會有所收獲。放眼看古今,每一個成功者身上都閃耀著“毅力”的光輝。

範仲淹從小喪父。盡管這樣,他仍舊艱苦讀書,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最終成為中國有名的文學家。有人說過:“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而張海迪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她高位截癱,在病床上,她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四國外語,並成功地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和張海迪類似的還有貝多芬,他雙耳失聰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堅持他的音樂創作,耳朵聾了又聽不見,就用細木棍插進鋼琴的發聲器,以震動來辨別音調,最終創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響曲》。

頑強的毅力使人無往而不勝。任何一個有著堅強毅力的人,都不會光想而不做,不會被困難和挫折嚇倒。《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就是憑著頑強的毅力,終於鏟平了兩座擋路的大山,造福了無數的村民與後代。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經快90歲了,他的家門正好麵對著兩座大山。這樣,就使他們外出時要繞很遠的路,極為不便。為此,他將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愚公提議:“我們全家人齊心合力,共同來搬掉屋門前的這兩座大山,你們說好嗎?”他的家人都表示讚同這一主張。

這時,隻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她瞧著丈夫說:“靠您的這把老骨頭,恐怕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麼對付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說啦,您每天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又往哪兒擱呢?”兒孫們聽後,爭先恐後地搶著回答:“將那些泥土、石塊都扔到渤海灣和隱土的北邊去,不就行了?”

決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領子孫,三代人一起挑上擔子,扛起鋤頭,幹了起來。他們砸石塊,挖泥土,用藤筐將其運往渤海灣。任憑寒來暑往,愚公全家都很少回家休息。

有個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孫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勸阻愚公說:“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憑著你這一大把年紀,恐怕連山上的一棵樹也撼不動,你又怎麼能搬走這兩座山呢?”

愚公聽後,不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他對智叟說:“我是活不了幾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後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子子孫孫生息繁衍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而眼前這兩座山卻不會長高了,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還愁會挖不平嗎?”麵對愚公如此堅定的信念,智叟無言以對。

山神得知這件事後,便稟告了玉帝。玉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派兩個大力士神將這兩座山給背走了。

一個要想有所成就的人,就應像愚公那樣充滿信心,有頑強的毅力,不懼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幹下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做事真經

因為有了毅力,舉世矚目的萬裏長城蜿蜒於中華大地;因為有了毅力,工農紅軍實現了震驚世界的萬裏長征;因為有了毅力,宏偉浩大的三峽工程完成了大江截流,馴服了桀驁不羈的長江。當我們遭遇挫折時,不要氣餒,要堅持著勇敢麵對。頑強的毅力會使人無往直前。

◎關鍵時候要有魄力◎

做事解讀

機會到來的時候,要及時把握,不然機會一旦失去,再想尋找機會就難上加難了。因此,關鍵時刻一個人的表現,往往決定了事情的成敗。在這個時候,不能退縮,不能無主見,而要敢於拍板,表現出非凡的魄力和決策能力。

哲理導航

一個人善於當機立斷,才能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應付自如。艾森豪威爾就是在緊急關頭善於當機立斷,取得成功的典範。

美國第34任總統、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1944年6月6日在諾曼底登陸前夜,表現出了非凡的當機立斷的盤算魄力,使諾曼底登陸戰役取得輝煌勝利,從而扭轉了整個戰局,沉重地打擊了法西斯勢力。

機勇者,臨危不懼,臨難不驚,機勇沉著,鎮定自如,諸葛亮的“空城計”,即顯示出戰略家的膽略。

三國時期,吳蜀兩國經常聯兵攻打魏國。這便是蜀將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政策。公元208年,曹操占領荊州後,統帥水、陸兩軍數十萬,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吳。東吳與劉備聯軍,共同抗擊曹操。周瑜和魯肅審時度勢,指出曹操冒險用兵有四患,並親率吳軍與劉備聯軍大破曹操於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大戰勝利後,諸葛亮便乘機占領了荊、益兩州,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他自己也功拜丞相。公元223年,劉備死後,他便輔佐劉禪,主持軍國大事。

馬謖是蜀國的將領,深得諸葛亮器重,遷任為參軍。公元229年,諸葛亮興兵攻魏,命令馬謖督諸軍為前鋒,與魏將張邰大戰於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馬謖因指揮失宜,最後為張邰所敗。諸葛亮的興兵計劃遭到破壞,被迫退兵漢中,將依照軍法,斬了馬謖。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很惱火。但魏兵在大將軍司馬懿的率領下,卻窮追不舍。諸葛亮畢竟是少有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一方麵將馬謖抓捕入獄,以震軍威,以嚴軍紀,同時他又冷靜地思考對策。他想,以自己的兵力直接迎戰司馬懿,毫無勝利的希望,如果倉皇逃跑,司馬懿肯定繼續追殺,可能要當俘虜。

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左思右想,諸葛亮迅速做出軍事布置:急喚關興、張苞,吩咐他倆各引精兵三千,急投武功山,並鼓噪呐喊,虛張聲勢。命令張翼引兵修劍閣,以備走路,命令馬岱、薑維斷後,伏於山穀之間,以防不測。並命令將所有旌旗隱匿起來,諸軍各守城鋪。命令將城門大開,不要關閉,每一城門用二十軍士,脫去軍裝,打扮成一般的平民百姓,手持工具,灑掃街道。其他行人進進出出,沒有一點緊張的表現。吩咐完畢,諸葛亮自己身披鶴氅,頭戴華陽巾,手拿鵝毛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來到城樓上憑欄而坐,然後命人焚香操琴,顯得若無其事,安然無恙。

司馬懿前鋒部隊追到城下,卻不見城內一點動靜,隻見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賞景,感到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諸葛亮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不敢貿然前進,便暫停下來,急速報與司馬懿。大將軍司馬懿以為這是謊報,便命令三軍原地休息,自己則騎馬飛馳而來,要看個究竟。果然,司馬懿見諸葛亮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悠閑自在,根本沒有什麼恐懼和驚慌的表情,連忙下令退兵。司馬懿的二兒子司馬昭便對他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麵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確定、有風險的事情,這就要求你有敢想敢幹、敢冒風險的精神和當機立斷的拍板魄力。“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盤算是不能一拖再拖的,它需要在有效的時間地點內完成。否則,正確的盤算一旦錯過了時機,就會鑄成錯誤。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聲稱影響他一生的最大教訓,發生在他6歲之時。

有一天,王安在外麵撿了一隻小麻雀,他很喜歡,決定把它帶回去喂養。王安回到家,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所以,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後,匆忙走進室內,請求媽媽的允許。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不料,等王安出去時,小麻雀已經被一隻貓吃了。

王安為此傷心了好久,並由此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教訓:隻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不能做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尤其是在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市場形勢變化多端,就更需要我們善於抓住機遇,當機立斷,取得成功。但是當機立斷不等於盲目衝動地喊打喊殺。正確的分析、判斷才是當機“拍板”的首要條件。

做事真經

麵對決策時,不能當機立斷,是很危險的。你越顧慮越觀察,就越拿不定主意。你認為有價值的、對自己有利的,就要快刀斬亂麻地決定並付諸行動。反之,就幹脆不幹,不要優柔寡斷。

◎行事要有果斷的個性◎

做事解讀

在形勢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優柔寡斷者,一旦形勢發生劇烈變化時就驚惶失措,無所適從。而果斷的個性可以使我們能夠很快地分析形勢,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地對計劃、方法、策略等等做出正確的改變,使其能迅速地適應變化了的情況。

哲理導航

卡耐基是世界著名的“鋼鐵大王”和億萬富翁,是美國近代企業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是這樣一位成功的創業者:以自己非凡的天賦、聰明才智和果斷的個性,使自己的事業從小變大,由弱變強,最後建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王國。

卡內基,1835年出生於英格蘭的登弗梅林,1848年,隨父母移居美國。從13歲起,他開始為生活而奔波,曾經當過電報公司的信差,幹過鐵路公司的秘書等工作。1872年,卡內基開始創辦鋼鐵廠,並很快發達起來成為擁有億萬資產的鋼鐵巨富。

1860年前後,卡內基在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西段任秘書,開始做股票投資。由於他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借了600美元當了股東,三年竟獲得500萬美元的現金紅利,這是卡內基獲得的第一次成功,是他發家的開始。

一天,賓夕法尼亞鐵路西部管理局局長斯考特先生突然問卡內基:“喂,卡內基,你能籌集到500美元嗎?”卡內基麵露難色,十分尷尬。因為他父親剛剛過世,為支付喪葬費、醫療費,他全部的積蓄僅剩50美元。斯考特見他困窘的樣子,便說:“我的一位朋友過世後,他太太將遺產的股份賣給了友人的女兒,現在這位女子急需用錢,想轉讓股份,是亞當斯快運公司的10股股標,恰好500美元。紅利是一股1美元……”

“這麼大一筆錢,我實在是籌集不出來。”卡內基一臉無奈的樣子。

“那好,我先替你墊上,無論如何也要把它買下來。”斯考特先生堅持讓卡內基一定要做成這筆生意。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卻猶豫起來,他問卡內基:“對不起,人家非600美元不賣。還要嗎?”

卡內基卻一反昨日的猶豫,堅定地說:“要。我一定要,請代我先付600美元。”由於斯考特先生昨天對他的堅決支持,使他的自信心堅定起來,毅然決定去拚一把。

於是,卡內基用借據和股票作擔保寫了一張600美元的借據,半年利息10美元,交給了斯考特先生。

半年後,卡內基母子倆節衣縮食、向親戚高利借款,以房子為抵押品,千方百計總算還清了所借的債款。不久,一封裝有10美元紅利支票的信寄到卡內基手中,他將其交給斯考特先生作為利息。

又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叫做伍德拉夫的設計師找到卡內基。他設計發明了一輛臥鋪車的模型。這種臥鋪車可方便旅客夜間旅行,構思奇特新穎,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客車車型。卡內基把他請到斯考特的辦公室。斯考特看到伍德拉夫設計的臥鋪車模型,非常感興趣,為其巧妙的構思所吸引,當即雙方達成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