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楊康入川(1 / 2)

巴北成州。

成州府地處宋金兩國邊界,翻越饒風嶺後向東不上數百裏,即可到達處於金人統治之下的京兆府(今西安)。

都統製趙柬在成州駐紮數年,在趙汝愚等人協助下,把一個地貧民弱的成州經營得好生興旺,百業皆有起色,在當地贏得了極佳的口碑,眾人都口口相傳大宋的燕小王爺有識人之明,給我們老百姓指派了一個好官,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成州都統,卻把朝廷裏每一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比了下去!

其實趙柬與前宰相趙汝愚分工明確,趙柬主軍、工、器用等,在明處,而趙汝愚主民、政、生業等,在暗處,許多民政大計都是由趙汝愚在暗中謀劃,卻用趙柬的名義來頒布施行,故而人人都知有趙大人趙柬,卻不知另外還有一個趙大令趙汝愚!

前日沔州差役在成州征稅一事,已經由趙汝愚在書信中向小燕王作了通報。在趙汝愚想來,這無非是一些沔州官吏意在斂財的故伎罷了,故而也沒多往心裏去,但是趙柬在得知此事之後,卻連夜從饒風嶺趕回成州城,不顧夜已深沉,徑直來到城南趙汝愚的府邸求見。

趙汝愚被下人喚醒,一聽是趙都統上門拜訪,不由得詫異,連忙披衣而起,與趙柬在客廳中相見。

趙柬對這位前宰相還是相當敬重的,一見麵急忙道歉深夜打擾,趙汝愚笑著擺擺手道:“你這位都統大人,平日我想見一麵都極為難得,今日居然親自來見我,我豈有不倒履歡迎的?還用得著道歉嗎!”

趙柬一笑,道聲“得罪”,也不再客氣便坐下,開門見山地問道:“不知趙相在臨安時對吳曦此人可有所聞?”

趙汝愚見趙柬大老遠跑來就問這麼一句話,他雖然對吳曦知之甚稔,卻沉吟不答,心中細思吳曦生平,半晌方道:“吳曦其人出身將門世家,其父吳珽、祖父吳璘皆是我朝軍中棟梁,吳曦功勳雖不及父、祖,但弓馬韜略亦屬難能,昔年白石校閱、金殿策問,連先皇孝宗陛下都是極口稱讚的。隻是我朝久已不問兵事,吳曦累遷至殿前副都指揮,職銜似已到頭,其人在臨安時便常自抑鬱,有‘生不逢時’之語。不過,他為人也還識大體,頗為忠勤謹慎的一個人……”

話至此處,趙汝愚便有些猶豫,似在考慮下麵的話該不該說,趙柬看在眼裏,道:“趙相想必已猜到我此來之意,乃是為了吳曦近日縱容手下騷擾我成州地方之事,但另有一事趙相或許未聞:那吳曦已有反意!”

趙汝愚吃了一驚,道:“當不至此吧?吳曦縱然心有怨望,畢竟是忠良之後,他要作反,就不怕辱及祖上令名麼?”

趙柬苦笑道:“一個起心反叛的人,還會去顧慮那許多?趙相不知軍務,我平日也少向趙相提及,其實早在去年九月初,那吳曦便聲稱金人近日屢有異動,下令魚關、仙人關、武休關閉關鎖境,將階、成、鳳、西和四州拒之關外,彼此交通艱難。後來我一再向他致書,抗稱此舉不妥,並聲言要上奏朝廷,他不得已才又重開關隘,但是此後便對我成州軍防多有不滿之意,時常移文申飭,令我重歸沔州防務體係之下,我不答應,他甚至威脅要收編我忠順軍!我有朝廷誥命在手,自也不去理會,日前更得了小王爺回複的書信,叮囑我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說他最擔心的事情可能真的要發生了……”

趙汝愚聽得犯了胡塗,連忙問道:“何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小王爺此言何意?他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吳曦要造反麼?吳曦去年才來沔州上任,莫非小王爺早就得知他要在巴蜀造反了?”

趙柬笑道:“五項原則是小王爺給我們成州的軍務策略起的名字,大意就是要成州自主防務,與其它州府都互不幹涉等意,我的想法也與此不謀而合。至於吳曦要謀反之事,小王爺卻沒提起,隻是他早在五年前便跟我說,從天下大勢來看,巴蜀之地在幾年之內免不了會有一場動亂,至於禍從何起,小王爺又不是呼風喚雨的張天師,恐怕連他也想不到這件事會應在吳曦的頭上,趙相怕是想得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