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異軍突起(1 / 2)

在一個涼爽寂靜的清晨,金國使團一行人雞犬不驚地離開了臨安,踏上回程的路途。為了盡快趕回中都,當麵接受趙王的嘉獎和讚許,張天綱等人都是一天不願多待,慶賀完畢隨即收拾起行。

與使團到來時相反,在金人離去的這一天,廣聞博報用大量篇幅做了一次詳細報道,並在社論中禮節性地送別北方來客,大讚禮部完成一件壯舉,同時也向讀者們普及了簽署和約的重要意義。

當然,隻是一般性的字麵解讀,涉及不了太深的內涵。

有心人或許會注意到,今天的博報還在不起眼的角落裏刊發了一條豆腐塊消息,大意是學士葉翥等人聯名上書,或對朝政有所建言雲雲,言辭簡略內容含糊,透著一股懶得搭理勁兒。

實際上,在博報印行出來售賣於臨安街頭之時,葉翥等人的奏折早已經過寧宗禦覽,發回都堂命左相李璧自辯,並遍示群臣要求各抒己見。

皇帝的這個態度極為反常,此時李璧已封印回府,準備自己的答辯狀去了,而南宋朝堂上暗流湧動,明麵上的爭吵以及暗地裏的衝突時有爆發。

擱在往日,這絕對會是吸引京城百姓眼球的特大轟動爆炸性新聞,但偏偏今天臨安另一份大報『商情要覽』開始連載一個曲折離奇的勵誌故事,一下子對所有人的心靈造成了巨大震撼,全副心神就此陷入進去,再也顧不到其餘!與此相比,朝堂上的這次風波僅僅成了官老爺們之間的一個遊戲。

商情要覽上連載的這個故事,嚴格來說也不能稱之為故事,因為從報紙編輯的序言來看,似乎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當事的作者隻是忠實記錄下來而已。

先看作者來曆,“大宋水師征琉艦隊隨行參軍劉克莊”,這個名頭就極為惹眼。

征琉艦隊?那不是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水師遠征軍嗎?聽說是往琉球去了,雖說不知琉球在哪個犄角旮旯,但按照報上的說法,簡直就在大宋的眼皮底下。隻是艦隊都已經出海了,怎麼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文章?

再往下一看,果不其然,此刻這位劉克莊還與艦隊一起,遠在千裏海外,但應『商情要覽』之邀,他以一名年輕參軍的眼光描述自己在海外的所見所聞,每隔數日都會通過水師的補給船送回一篇文章。

天爺,人還在那麼遠的地方,居然就把幾天前發生的事情傳過來了。這分量,那不是大了去了!

至於文章內容就更加稀奇了,原來在那麼偏遠的海外島嶼上,所謂的“琉球王朝”當中,居然也有我大宋子民在那裏生活,其中居住時間長的少說也有兩百來年,好幾代人了,經過多年耕耘勞作,總算是在當地置辦下來一些小小田產,適足以養家糊口。

看到這裏,一些觀念正統的宋人不由嗤之以鼻,這些離宗叛祖之輩,居然離開家鄉故土跑去那麼遠的地方,活該遭罪!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對琉球及宋人在那裏的生活產生了好奇心,以前從沒聽說琉球國向大宋通使納貢,那麼大宋艦隊這是要過去興師問罪的節奏麼?這一仗打下來不得死好多人!再有,島上的宋人既已歸順琉球王朝,是否還奉我大宋正朔,還能算是宋人麼?另外當地是否有土著,與宋人之間又是如何相處?……歸根結底,這個琉球王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所有這些問題,都隨著劉克莊動情深入的敘述而逐步得到了解答。沒多久,哪怕是再鐵石心腸的人也看得心襟搖蕩,麵容失色,受到了一次強烈的心理衝擊!

“……王師進抵琉球國中山島之日,那霸港口萬民雀躍,爭先叩拜於灘塗之上,齊呼‘天朝聖兵’,即有偽琉球國王舜天其人自縛出迎,痛哭流涕稱‘賤民死罪,僭此王號,實因前朝偽王天孫氏塗炭生靈,不得已吊民伐罪。天,化外邊蠻也,虛攝此位以待天朝’等語。”

“都統於公聞言奇之,攜舜天之手共入首裏城,徐徐問曰‘天孫氏何人’。舜天座下首相,土人謂之‘按司’馬有德應聲作答,乃土人自號,並指天孫餘孽去處,據琉球北山島之外五裏,名曰‘伊是名島’,舜天無力盡除也。”

“於公怒甚,即命楊副都統親領巨艦三,蒙衝若幹前往該島,彼乃方圓六裏餘之小礁島,林木掩映,清泉淙淙。四麵圍困火炮齊下,辰時起而巳時止,天兵入島搜尋,則天孫黨徒無噍類,僥活者寥寥,望風而降!”

“即賦長詩一首『跋伊是名島文槁』。詩雲‘文人何瑣碎,夫子獨雄尊。擊水移南海,追風出大宛。黑潭龍怒起,碧宇鶻孤鶱。翕曶波濤湧,須臾電雹奔。筆鋒山突兀,墨沈雨傾翻。軒豁青天露,淒迷白晝昏。至微該草樹,極大括乾坤。’”(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