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瑕忘過1(2 / 2)

如此一來,中西人才濟濟,就不是空口白話了。

國無法不立,商羽坤這幾年竭心盡力,在聽取吳明建議後,為中西製定了《土保法》,《贍養綱要》,《牲畜暫定考》等重要憑據,更優化了一套人才量衡方案,使得中西政治步入正軌。而魯房醉心於巧藝,也沒心情和人爭權奪利,所以他是文官之首,無人可以撼動。

相比於文官的一家獨大,武將方麵,則要熱鬧多了。更日明,楊易,簡飛揚,葛義。這四個人不但都到了七段,而且和定國公關係匪淺,有人私下將四人戲稱為中西的“四大金剛”,不過更日明長期在柱牙山下訓練水軍,而葛義則鎮守南版,兩人就算到庭牙來,也大多隻是述職,呆不了幾天。所以在庭牙,軍方大多都是楊易和簡飛揚在扳腕子。

楊易功夫高,簡飛揚資曆老,兩人都是背景深厚,半斤八兩。雖然吳明不準下屬拉幫結派,但兩人出身不同,身邊自然也圍繞了一些誌趣相投的袍澤。而派別在無形中,還是形成了。

楊易話聲一落,當下就有一部人出聲附和。

吳明仍未表態,眼光則向人群後方瞄去:“小龍,你說說,到底該如何?”

祝小龍在第三次漢寧之戰時,就曾立下大功,當時就得封都尉,這幾年更是兢兢業業,年前被楊易申請為郎將。吳明作為他姑父,雖不會對他大開方便之門,但也不會阻撓其一展所長,於是照準。郎將在中西也算個人物了,有權列席會議。

祝小龍站出來,沉聲道:“稟公爺,末將附楊將軍議。”

附楊將軍議,那就是同意幫助朝廷了。吳明暗自點頭,太後於祝小龍有毀家滅族之恨,說是不共戴天也不為過。按照他以往的性格,一聽是幫助朝廷,非馬上跳起來大罵不可,那管你身後洪水滔天,現在卻能將恨意埋藏在心裏,理智的分析問題,說明他真的長大了。

簡飛揚心下大急,可楊易剛剛表態,自己又站出來反對,那就有些不給人家麵子。一旦爭吵起來,吳明更會不喜,他眼睛一橫,向身後的周吉使了個眼色。兩人是多年的搭檔,周吉馬上明白過來,站出來道:“公爺,屬下卻覺得應對西蒙用兵。”

吳明自不是人雲亦雲的糊塗蟲,看了周吉一眼:“理由。”

定國公和西蒙可孫的關係,大家都知道。而定國公仁義,眾人更清楚。所以就算吳明不說,帳內眾將都知道,他個人感情是傾向於對西蒙維持現狀的。隻是國事豈循私情,別說定國公現在和軒轅靈沒關係,就算兩人真是親兄妹,兩國用兵,該翻臉時還翻臉。曆史上,幾乎所有的聯姻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如果政治需要,大家就是樂嗬嗬的一家人,可若到了該舍棄的時候,這種聯姻就是一拓狗屎,該怎麼踩就怎麼踩。

可這些理由,自不便在公開場合上說。簡飛揚是個人精,周吉也不傻,他斟字酌句的道:“那顏達狼子野心,公爺也是知道的。一張圖紙雖小,卻是他背盟棄義的證據,這次若不給點顏色瞧瞧,還以為我中西軟弱可欺,日後更會變本加厲。那這個同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這才是最重要的,吳明不由一歎。蘭寧守衛戰結束後,那顏達曾招攬自己,當時就被他野心嚇了一跳。這人有淩雲之誌,野心不小。所以吳明也清楚,和西蒙的同盟關係,遲早要破裂的,隻是由著軒轅靈的關係,他卻不願在這個問題上多做考慮,隻想自欺欺人的維持現狀。可現在群情洶湧,卻總得有個說法才是。

君無戲言,作為一地諸侯兼一軍主帥,也得忌諱朝令夕改。吳明仍未表態,他沉吟了下。向站在文官首席,也是沉吟不語的商羽坤道:“商先生,你以為如何。”

商羽坤明麵上的官職,是青庭省督,不過吳明對他,可不僅僅當個省督看待。所以在公開場合,多以先生稱之,以示尊重。

商羽坤站出來,行了一禮:“公爺,屬下覺得,簡將軍所言甚是。但楊將軍老成持重,所言也有道理。”

坐在上首的吳明略有不滿,這商羽坤,也太小心翼翼了。他抓起案前的茶杯喝了一口,麵上略現慍意:“商先生,現在不是和稀泥的時候,這可關係到我中西未來的軍事走向,你還是說個明確點的方針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