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處處有險灘,思路幫你把船開(1)(1 / 3)

人生就如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大船,向著生命的彼岸開進。然而浩渺的大海不會時刻都保持風平浪靜。風浪和險灘可能會悄無聲息地向你襲來,說不定哪個時候你的大船就會擱淺,或者迷失方向。思路是實現人生轉機的金鑰匙,它就像是一名經驗豐富、思維靈活的海員,可以幫你避開人生中一個個險灘,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困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個洶湧而來的巨浪撲麵而來,可能會讓你感到手足無措,驚魂未定。人生旅途上的十字路口很多,困惑隻是暫時的,你不必煩惱和驚慌。學會思考,給自己一個明晰的思路。一個理性的選擇,一個聰明的答案,就是一粒成功的種子。有思路就會有出路,隻要思路正確,擺脫困惑其實很簡單。

一、開放思路,拒絕短路

世界無限寬廣,智慧無所不在。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條,誰能夠分清方向,掌握現狀,明晰思路,誰就會走得順利,相反就容易走進彎路、絕路、走投無路。因此在人生的迷宮裏麵,清晰而開放的思路才是你的指南針。

人生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宮,裏麵的道路縱橫交錯,紛繁複雜,沒有清晰的頭腦來認清形勢,難免走到某處就無法再進行下去了,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狀況。思路發生短路,一時沒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失去了前進的方向,人生的航船被擱淺了。那麼這時的你就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番,對自己的認識、行動、決策、方法進行分析,看看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是高估了自己,還是決策失誤,是行動遲緩錯失良機,還是方法錯誤,弄巧成拙。把這些弄明白以後,事態就明朗多了,然後就是調整策略,轉換思路,換條路繼續走。但是由於受固有思維模式、傳統觀念、淺短視野的限製,思路也發生堵塞,想不出新的方式方法來應對現實的問題。這就需要對閉塞的思路進行疏通,使思路開放,隻有思路開放了,暢通無阻了,才會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

一位已經年近暮年的商人,為了在四個兒子中挑選出一個最具經商頭腦的人來繼承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給他們出了一道難題,來測試他們的能力:老商人讓四個兒子到寺廟裏去向和尚推銷梳子,看誰在一天的時間內賣出的梳子最多。

四個兒子接受了任務以後,第二天早晨,他們各自背著一包梳子分頭而去。商人在家裏靜候佳音。

可是,不到一個時辰,老大就失望地回來了,一臉抱怨的神情,他生氣地說:“老爹啊,虧您也想得出來,向和尚推銷梳子,和尚根本沒有頭發,根本不用梳頭,哪裏用得著梳子?您這不是明擺著折騰人嗎?我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半天,人家就是不買,我也沒有辦法,所以一把梳子也沒有賣出去!”商人沒說什麼。

到中午的時候,老二也沮喪地回到家中,他告訴父親:“我到了寺廟裏,到處跟和尚講我的梳子是如何的好,對頭發護理是多麼的重要,但是和尚們都懷疑地看看我,再摸摸自己的光頭,笑話我肯定是神經錯亂了,才跑到這裏來說這些瞎話。

後來我發現一個小和尚頭上生了很多虱子,正在那裏用手抓癢癢。我趕緊抓住機會,勸他買把梳子撓癢,他試了試,覺得效果不錯就買了一把,然後就再也沒有賣出去了。”商人搖搖頭,讓老二去吃飯了。

老三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四點了。與老大、老二不同的是,老三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神情,他一進家門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自己賣梳子的經曆:“要想把梳子賣給和尚梳頭發,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沒有頭發啊!所以就得想別的辦法。我想了很多辦法,後來我來到了一座高山上的寺廟裏,我問和尚,這裏是不是有很多人拜佛?和尚說是的,我又問他,如果拜佛者的頭發被山風吹亂了,或者叩頭時頭發散亂了,是不是對佛不尊敬?和尚說當然是不尊敬。我又問和尚,那麼你知道了又不提醒他,是不是一種罪過?他說當然是一種罪過。話說到這裏,已經達到了我的目的,於是我趁機建議他在每尊佛像麵前的桌子上擺一把梳子,香客來了可以梳完頭再拜佛,既表示了對佛的尊敬,又體現了和尚的細心。終於我說動了和尚,寺廟裏一共有12尊佛像,於是我就賣出去12把梳子!”兄弟們都誇老三聰明,商人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老四在眾人的企盼當中,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家中。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詢問他的推銷結果。結果讓大家很驚訝,老四不僅把帶去的一大包梳子全部賣完,還帶回了與寺廟簽好的一遝訂單,甚至還帶回了與寺廟合資建立梳子廠的協議。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老四解釋說:“我找到當地香火最旺的寺廟,直接跟住持講,你想不想給寺廟增加收入?住持說當然想啊。於是我就說那我幫你出個主意吧,你可以在寺廟門口貼出告示,隻要給寺廟捐錢捐物就有禮物相贈。

而贈送的禮物就是經得道高僧開光並刻有寺名的功德梳。你還要告訴前來敬香的香客,功德梳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頭,這樣就能夠把晦氣梳走,給自己帶來好運。寺廟的住持接受了我的建議。很快就有很多人捐錢捐物,並很開心地得到了梳子,同時他們在人多的地方梳頭,為寺廟和梳子做了宣傳,到寺廟捐錢捐物的人越來越多,梳子的需求量就大增,所以我不僅賣完了帶去的所有梳子,還與他們簽訂了大量的訂單,寺廟有錢賺,我們也有錢賺,所以對雙方都有利。合辦工廠也就順理成章。”商人十分滿意地點點頭。最後,成為商人基業繼承人的就是聰明的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