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的表麵看,這隻是一個有關推銷技巧的故事,然而這裏所體現的更是一個關於思路的問題。按傳統的觀念來看,把梳子賣給和尚,這簡直就是荒天下之大極的事情,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到。和尚沒有頭發是不會用梳子的,這樣想,那麼事情就沒有解決的辦法了。但是如果把思路放寬一點兒,考慮問題全麵一點兒,比如梳子賣給和尚,不一定非得用來給自己梳頭,可以拿給別人使用,甚至可以把梳子送出去,為寺廟換取香火錢,寺廟有利可圖,對梳子的需求就會增大,自己的梳子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賣給和尚了。所以好思路決定好出路,放開思路,在你麵前的出路才會更多,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寬闊的思路幫你擺脫困境,走出迷途。
思路突破:讓思路變得更開闊
思路是需要常變常新的。陳舊的觀念,死板的思維會像緊箍咒一樣束縛著思路,使之變得狹窄、封閉、堵塞,由此在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因循守舊,故步自封,走進死胡同,把前方的道路堵死。因此保持思路的開放性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好的思路做指南,則很容易誤入歧途,為艱難險阻所牽絆。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知識爆炸,沒有開放的頭腦去接受新的東西,那麼落後於時代,被時代所淘汰則是必然的結果。人生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隻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信息,才能使自己的思維保持活躍,才會擁有清晰的思路。如果隻是躲進小樓,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固執己見的話,隻會是離成功越來越遠。思維成了無源之水,思路枯竭,出路阻斷,人生也會因此走向失敗。
不讓思路的指南針生鏽,就需要放開頭腦,接受新的觀念和方法,為大腦充電,為思維添加潤滑劑了。世界充滿變化,緊跟時代的脈搏,調整自己的腳步,讓路越走越寬,而不是越走越窄。
二、換一種思路,換一種人生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是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生活著,沒有想過要去嚐試一種新的模式。因循守舊的思維定勢,注定我們走不出宿命的可悲結局;人生要敢於突破,換一種思路,才會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
海倫·凱勒曾經說過:“當一道門關閉了的時候,另一道就會打開。然而我們太多時候總是遺憾地盯著那道已經關閉了的門,從而對那道為我們敞開的門視而不見。”也許生活的忙碌,讓你沒有停下來思考的時間;也許思想封閉的你已經習慣了生活的平庸,不願意花精力去嚐試新的生活。很多事情都是想當然地去做,沒有好的思路往往導致失敗,路走不通了,換條路還是這樣想當然地走下去,同樣還是失敗。為什麼不仔細想想是真的沒有出路了,還是自己的思路出現了問題。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生活也好,工作也好,總是會遇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地,一味地向前隻會不斷地碰壁,最終一無所獲。這時換一種思路試試看,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的思路,決定人們走出不一樣的道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很多人不明智的做法,不正確的做法,明明可以采取一種雙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是彼此卻為了一點點的利益爭得兩敗俱傷。其實,在處理問題上,我們要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而做出適時的調整,沒有必要死死抱著一種觀念,一種模式,用它來處理所有的問題,這樣的結果隻會是敗多勝少。
在一個原始森林裏,一頭獅子和一條巨蟒同時盯上了一隻羚羊。獅子與巨蟒相互對峙,為了爭奪食物,各自心裏都有想法。獅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把巨蟒消滅掉。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把獅子消滅掉。於是幾乎在同一時刻,獅子撲向了巨蟒,巨蟒撲向了獅子。獅子咬著巨蟒的脖頸想:如果不下力氣咬,我就會被巨蟒纏死。巨蟒纏著獅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氣纏,我就會被獅子咬死。於是他們都死命地用力咬著對方,誰也不肯鬆開。最後,羚羊因為它們的爭鬥,反而擺脫了危機,安詳地踱著步子走了,而獅子與巨蟒卻因為爭鬥太狠,相繼倒地死亡。
錯誤的思路導致了悲慘的結果,為什麼非要采取這樣兩敗俱傷的方式呢?其實事情還可以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如果獅子和巨蟒同時撲向羚羊,而不是撲向對方,然後平分食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同時走開,一起放棄獵物,兩者也都不會死;如果兩者中一方走開,去尋找其他的食物,一方撲向獵物,兩者也都不會死。放棄和謙讓,遠比自私和爭鬥對雙方有利。事情遠沒有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做事不能采取極端的做法,做事之前要考慮清楚,是否有必要用這種方式處理,用別的方式是否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