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職場如戰場,思路決定成敗(6)(1 / 3)

每一種挫折或者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或者更大的有力的種子。你堅強地站起來了,迎上去了,衝過來了,從困境中獲得了希望和機遇。而苟且偷安的懦弱者,卻隻能永遠蜷縮在那個角落。因為隻有永遠躺在泥坑裏的人,才不會再掉進坑裏去。

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因此,失敗不隻是暫時停止成功。困境是通向成功的一扇虛掩著的門,它並不可怕,端正自己的思維,正確樂觀地看待事情,希望就會在你的心中產生。

三、堅持到底,生活永遠不會放棄你

詩人波特萊爾說:“沒有一件工作是曠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著手進行的工作。那樣它就會成為一種夢魘。”逆境無法阻擋你前進的腳步,牽絆你的是自己的思維。隻要你肯換一種思維,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就會突破逆境,換劣勢為優勢。

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但是現實卻事與願違,生活中還是少不了磕磕絆絆,一個人想要突破困境,就要學會借勢,學會在絕望處看到生機,其實上帝在投下困難考驗你的同時,在旁邊事先已經開了一道通向成功的門。隻要你轉身就可以看到的,而往往有很多人就是不肯轉身,所以他們看到的隻是絕境而忽視了生機。

就像史蒂芬·霍金一樣,即使遭受如此致命的打擊,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那麼我們難道在小小的困難麵前就要輕言放棄嗎?

史蒂芬·霍金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當代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霍金從小就喜歡研究物理和天文。之後他通過努力奮鬥,順利地考上了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又轉入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但是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霍金發現自己患上了肌肉萎縮的絕症,不久就完全癱瘓了。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起初他也曾想過放棄自己的研究,但是他最終還是以堅強的意誌堅持了下來。他決定排除萬難,勇敢地麵對不幸,繼續潛心研究。

之後,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僅僅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流,看書也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即便如此,霍金依然不肯放棄自己的研究,他的《時間簡史》一書,一經出版就受到了世界普遍的歡迎,至今他依然在劍橋大學工作,並成為劍橋的終身教授。

其實,生活也是如此。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會如塵土一般落到我們的頭上,要想從這苦難的枯井裏脫身逃出來,走向人生的成功與輝煌,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將它們統統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因為,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人生曆程中的一塊墊腳石。

隻要我們把挫折、困境看成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當作是一種磨煉,還有什麼困難能夠難倒我們?把挫折、困難等當作你成功的階梯,在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尋求進步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夠攀登上成功的頂峰。

成功位於某一個高度,隻要你使勁兒跳上一次兩次,就可以夠到,但是有的人看到它是那麼高,伸手夠不到,就放棄了努力跳一下的機會,結果隻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事情的關鍵一點是你需要堅持下去,不要輕易放棄。

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河流的布魯克林大橋可謂是橋梁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它的建成居然是通過一根手指的指揮。

1883年,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打算設計這座雄偉大橋的設計。然而橋梁專家們卻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這時,同樣是工程師的華盛頓·羅布林,也就是約翰的兒子,確信大橋可以建成。父子倆構思著建橋的方案,琢磨著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和障礙。他們設法說服銀行家投資該項目,之後他們懷著無可遏製的激情和無比旺盛的精力,組織工程隊,開始施工建造他們夢想中的大橋。

然而大橋開工僅幾個月,悲劇就發生了。約翰·羅布林在施工的事故中不幸身亡。而華盛頓的大腦嚴重受傷,不僅不能走路,連話也說不出來了。這樣的話,這項工程將無法完成,因為隻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然而盡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捷。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閃念想出一種能和別人進行交流的密碼。他唯一能動的是一根手指,於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和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發號施令,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人們遇到挫折時,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態度。綜合起來,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對挫折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不妥協、不放棄,繼續奮鬥,這時挫折反而會激勵人追求成功;另一種是采取消極防範的態度,自暴自棄、一蹶不振,這時的挫折則會使人放棄目標,甚至變得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