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做人做事要用腦,開開心心活到老(1)(2 / 3)

思路突破:付出善良,獲取成功

善良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是人心底一股涓涓的細流,使人的內心變得澄明而純淨。

三國時北海人王烈隻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並沒有做過官,但在老百姓當中,卻享有很高的威望。這是因為他凡事都很公正,對人寬厚忍讓,以至於人人都很信服他,以他為行事的榜樣。有一次,一個人偷了別人的一頭牛,被失主捉住了。

盜牛的說:“我一時鬼迷心竅,偷了你的牛,今後絕不再幹這種事。現在,隨便你怎樣處罰都行,隻求你不要讓王烈知道了。”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立即托人贈給盜牛人一匹布。有人問王烈:“一個做賊的人,很怕你知道,你反而送布給他,這是什麼道理呢?”王烈說:“做了賊而不願意讓我知道,這說明他有羞恥之心;既然知道羞恥,就不難改正。我相信他會變好的。”果然,王烈的鼓勵使盜牛人很感動,立誌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去幫助和教化別人。

做人要有善良的品質,善良是生命的清新劑,可以有效地化解人心中的汙垢,使人不被眼前的名利所迷惑,失去理智,使思路發生錯誤,可能一念之間就會使人鑄就一生的失敗。用善良的心去驅散世界的陰雲,給前路掃清障礙,讓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做人就要從做心開始。

二、聰明過頭是愚蠢,適當低調才明智

智者從來不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而愚者永遠把自己的判斷看成是萬無一失。

處處顯露頭角,顯示自己聰明的人反而是愚蠢的。因為知道隱藏自己的精明,才是真正的聰明。懂得適當的低調,掩飾才華,才會更加得到賞識和尊重。

做人聰明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聰明過了頭,那就會成為一種病,就像禽流感,害人害己,為禍不淺!聰明不是事事爭頭功,也不是時時明計較。太過顯露才華,反而遭人反感。把偷懶當作聰明,把恃才傲物當作個性,把獨吞獨占,不給別人機會當作強大。自以為得到了很多,其實失去了更多。

做人切不可自以為是、恃才傲物,聰明不僅表現在滿腹經綸的才華和出色的辦事能力上,更表現在懂得隱藏鋒芒,給別人機會上。聰明過了頭,不僅沒有好處,還會給自己造成損害。

三國時期的楊修是曹操門下掌庫的主簿。他長得得單眉細眼,貌白神清,博學能言,智識過人。但卻恃才傲物,小覷天下之士。楊修總以為自己聰明絕頂,最後卻因為自己的聰明白白送了性命。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園。快竣工了,監造花園的官員請曹操來驗收察看。

曹操參觀花園之後,是好是壞是褒是貶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拿起筆來,在花園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揚長而去。一見這情形,大家猶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楊修卻笑著說道:“門內添活字,是個闊字,丞相是嫌園門太闊了。”官員見楊修說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園門,改造停當後,又請曹操來觀看。曹操一見重建後的園門,不禁大喜,問道:“誰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楊修主簿”。曹操表麵上稱讚楊修的聰明,其實內心已開始忌諱楊修了。又有一回,塞北送來一盒酥餅孝敬曹操,曹操沒有吃,隻是在禮盒上親筆寫了三個字:“一合酥”,放在案頭上,自己徑直出去了。屋裏其他人有的沒有理會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動。這時正好楊修進來看見了,便堂而皇之地走向案頭,打開禮盒,把酥餅一人一口地分吃了。曹操進來見大家正在吃他案頭的酥餅,臉色慢變,問:“為何吃掉了酥餅?”楊修上前答道:“我們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話怎講?”曹操反問道。楊修從容地應道:“丞相在酥盒上寫著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賞給大家吃的,難道我們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嗎?”曹操見又是這個楊修識破了他的心意,表麵上雖然樂哈哈地說:“講得好,吃得對,吃得對!”可實際上內心已對楊修產生了厭惡之情。不過楊修還以為曹操真的欣賞他,所以不但沒有絲毫收斂,反而把心智都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了,並不分場合地賣弄自己的小聰明,不自覺地為自己埋下禍根。

楊修最後一次聰明的表露是在曹操自封為魏王之後,曹操親自引兵與蜀軍作戰,戰事失利,進退不能。曹操數次進攻蜀軍總不能奏效,長期拖下去,不僅耗費錢糧且會挫傷士氣,真的撤兵無功而歸,又會遭人笑話。是進是退,當時曹操心中猶豫不決。此時廚子呈進雞湯,曹操看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覺得眼下的戰事,有如碗中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他正沉吟間,夏侯入帳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夏侯傳令眾官,都稱“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夏侯大驚失色,立即請楊修到帳中問他:“為什麼叫人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麼知道?”夏侯又問。楊修笑道:“雞肋者,吃著沒有肉,丟了又覺得它味道不錯。魏王的意思是現在進不能勝,退又害怕人笑話,在此沒有好處,不如早歸,明天魏王一定會下令班師回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