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申荒謬,智慧出擊
人在說話時,一不小心會說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荒謬論點,一旦對方說出荒謬的話,你的機會就來了!
洞察對方的荒謬,要看對方的論點是否真實,論據是否有力,推理過程是否合乎邏輯。如果結論是否定的,那麼就要把對方的荒謬觀點引申開來,使其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暴露得更為明顯。這種“放大”對方謬誤的方法,就是“引申荒謬”的辯術,也叫“歸謬法”。在辯論中,如果恰當運用此法,就會使自己的觀點更加鮮明、對方的觀點更加荒謬。
有一次,文學家歐陽修向蘇東坡說起一件事情。有一個病人前去求醫,醫生問他得病的原因,病人說:“我乘船時遇上狂風大作,結果受到驚嚇。”因此,醫生便根據他得病的原因,從被汗水浸透的舵把上刮下木屑入藥,病人服藥後,果然恢複健康。
蘇東坡說:“如果這樣用藥能治病的話,那就會推出一係列荒唐結論!用筆墨燒灰給讀書人喝下去,不就可以治昏惰病了嗎?那麼,推而廣之,喝一口伯夷(孤竹君之子,與其弟互相推讓王位)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療貪心病了;吃一口比幹(商紂王淫亂,比幹進諫而死)的殘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馬屁的毛病了;舔一舔勇將樊噲的盾牌,就可以治療膽怯病了;聞一聞古代美女兩施的耳環,就可以除掉嚴重的皮膚病了。”
蘇東坡的引申荒謬,使歐陽修無言以對,隻好一笑了之。
優孟也是使用歸謬法的高手。有一次,楚莊王有一匹心愛的碼死了,他非常心疼,就要大臣們為愛馬辦喪事,並用大夫的厚禮葬馬。大臣們覺得此事荒唐至極,紛紛進諫。然而,楚王不僅不聽,反而下令:“兒再敢為葬馬一事進諫勸阻者,一律處死。”此令一出,眾大臣無不驚懼,不敢再發一言。
優孟聽說後,就號啕大哭著走進王宮。楚王感到奇怪,便問他為什麼哭。優孟說:“那死去的馬,是大王最心愛的馬。而像楚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卻隻以大夫的禮節埋葬這匹馬,未免太寒酸了!請用君王之禮埋葬它吧!”
楚王問道:“照你看,該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答道:“拿白玉做棺,調集大批士兵挖墳,發動全城男女挑土。出喪時,要齊、趙兩國的使臣在前麵陪送,讓韓、魏使節在後麵護衛,還要建一個祠廟,放上牌位,追封它為萬戶侯。這樣就能讓天下人知道,大王您是重馬輕人的君主了!”
楚王聽了,幡然悔悟:“我竟然犯了這麼大的過錯,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優孟見楚王收回命令,就建議:“鐵鍋為棺,放上花椒、桂皮、生薑、大蒜,把馬肉煮得香噴噴的,讓人們飽食一頓。”楚王見優孟說得有理,就照辦了。
在論辯中,按照對方的論理和手法對付對方,讓其飽嚐自己釀造的苦酒,從而認識到自己的荒謬而服輸,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古今譚概》中記載這樣一則故事。齊國大夫邾石父謀叛,齊宣王不僅誅殺了他,還準備殺盡他的家族。邾石父的家族聽說後,就有人請求艾子設法救助。
艾子說:“這事好辦。”
族人問:“怎麼辦?”
艾子笑了一笑:“隻要拿根繩子,就可以免去你們的罪了。”
家族中的人都以為艾子在說笑,可是又不敢多問,隻得回去找了一根三尺長的繩子交給艾子,並由艾子帶著繩子去見齊宣王。
艾子問齊宣王:“要反叛的人隻有邾石父一個,他的同族有什麼罪,為什麼要殺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