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好的語言表達才能左右逢源(6)(1 / 3)

“請您摘下帽子。”大學生氣衝衝地重複一遍,“為了這個位子,我破費了15歐元,卻什麼也看不見?”“為了這頂帽子,我破費了115歐元。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它。”年輕的婦女說完,一動也不動地坐著。她違反公共道德,卻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大學生的正常幹預,讓人哭笑不得。

碰到這種無理行為,你怎麼辦?許多人常常大發一通怒火,大罵一頓無賴,可到頭來,對方還是振振有詞,頭頭是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氣得手腳發顫,隻會說:“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那麼,應該怎樣說話,才能反擊這種無理的行為,使對方覺得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呢?有4點值得注意:

情緒平和

遇到無理的行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這個時候的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質上鎮住對方,如一下子就犯顏動怒,變臉作色,這不是勇敢的行為。古人曰:“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對方對此不但不會懼怕,反而會對你的失態感到得意。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隻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人都弄糊塗了,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來,更不要說什麼最佳對策了。例如,蕭伯納的名劇《武器與人》首演時,獲得極大成功。他應觀眾的要求來到台前謝幕。這時,有一個人在首座高喊“糟透了”,對於這種無理的語言,蕭伯納沒有怒氣衝衝,他微笑地對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說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見。”他聳了聳肩,又指著正在熱烈喝彩的觀眾說道:“但是,我們倆反對這麼多觀眾又有什麼用呢?”觀眾中頓時爆發出更為熱烈的掌聲。蕭伯納在反擊對方的過程中無論是那溫文爾雅的舉動,還是那調侃戲弄的言辭,都顯示出一種情緒的平和,單就這種情緒的力量,就足以壓倒對方。

反擊有力

對無理行為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準,一下子擊中要害,反擊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個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湯姆。這天早晨,他正在門口吃著麵包,忽然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走了過來。於是,他就喊道:“喂,吃塊麵包吧!”大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來,說:“謝謝您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得意地一笑。

大爺以禮相待,卻反遭一頓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氣憤,可是又難以責罵這個無賴。無賴會說:“我和毛驢說話,誰叫你插嘴來著?”於是大爺抓住湯姆語言的破綻,進行狠狠的反擊。他猛然地轉過身子,照準毛驢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我問你城裏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為什麼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叭叭”,傑克遜大爺對準驢屁股,又是兩鞭子,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胡說。”說完,翻身上驢,揚長而去。

大爺的反擊力相當強。既然你以你和驢說話的假設來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認你的假設,借教訓毛驢,來嘲弄你自己建立和毛驢的“朋友”關係,給你一頓教訓。

含蓄諷刺

對無理行為進行反擊,可直言相告,但有時不宜鋒芒畢露,露則太剛,剛則易折。有時,旁敲側擊,綿裏藏針,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隻得自己種的苦果往肚裏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蘇格蘭詩人彭斯那樣。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見到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裏救起。富翁給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人一塊錢作為報酬。圍觀的路人都為這種無恥行徑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裏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的一條命值多少錢。”

巧妙借用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語言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機智與力量。要做到雙方語言的巧妙關聯方法有3個:

(1)順其言,反其意

這種方法的效果在於使人感到那個無理的人是引火燒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例如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攻擊。在一個晚會上,一個人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小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驢子”在德國南方語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詞。麵對是猶太人的海涅,將“猶太人與驢子”並稱,無疑是侮辱人,可海涅沒有對他大罵,甚至對這種說法也沒有異議,相反,他把這種並稱換上“你我”,這樣就一下子把“你”與“驢”相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