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為同事著想
你要努力去了解別人、理解別人,從別人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這樣既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又能增進友誼、促進合作。你可以試著把自己設身處地地放在對方的位置,問一下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別人之所以那麼想、那麼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如果你能站在同事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會使你們合作得更愉快。
5.樂於接受批評
一個對批評暴跳如雷的人,每個人都會對他敬而遠之。如果你能把同事當成自己的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評,那麼他一定會樂於與你合作。慢慢學著與人合作,你將會變成一個善於合作的人,你的業務能力將會大為提高,作出更大的成績。
學會求助別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曾有位博士生頗有感慨地對朋友說:“在這個競爭的社會裏,什麼人都不能忽視。”的確,在一個大集體裏,幹好一項工作,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是各成員間的團結協作配合。可以說,團結大家就是提升自己,因為別人會心甘情願地教會你很多有用的東西。
一個瘸子在馬路上偶然遇見了一個瞎子,隻見瞎子正滿懷希望地期待著有人來帶他行走。
“嘿,”瘸子說,“一起走好嗎?我也是一個有困難的人,也不能獨自行走。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氣一定很大。你背著我,這樣我就可以給你指路了。你堅實的腿腳就是我的腿腳;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
於是,瘸子將拐杖握在手裏,趴在了瞎子那寬闊的肩膀上。兩人步調一致,獲得了一人不能實現的效果。
你不具備別人所具有的才能,而別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優勢,通過互補便能彌補相互的缺陷。
據說非洲有一種體積很大的鳥,能像鷹一樣高高地飛翔。可是在無風的天氣,人們卻可以輕易地抓到它,因為它們飛翔時是要借助一定的風力的,沒有風的時候它們是飛不起來的。隻有憑借風力,它們才能飛得又高又遠。
可見,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才能完成和實現的。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和作用畢竟是有限的。借助外力會使事情完成得更好。但是求助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也是要逐漸去學習的,因為你不能什麼事都去要求別人幫助,也不能隨便求人。求助也是一門學問,要在合適的時間求助合適的人。至於什麼時候求助什麼人才適合,那就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和總結了。
需要指出的是,求助別人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隻是一種合作方式,生活在社會大群體中,誰也不是獨立的,都是彼此相連的,所以,求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求助是一門學問,求助有許多好處。在工作中,求得別人的幫助,可以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工作效率。求助既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還能結識一些人,減少與別人的陌生感和距離。彼此求助一些事情,增進溝通和交流,可以使互相了解得更多。陌生人之間的求助會一下子縮短距離,讓人熟悉起來,互相得到幫助甚至是溫暖。所以,需要的時候,大膽地求助別人吧,不要害羞,不要顧慮,即使可能被拒絕,但還是求助成功的情況多。隻要你真摯、大方、坦誠,相信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幫助的。
要會借用別人的腦子
一個人的智慧雖然是無限的,但能夠開發的部分還是有限的,一個人的價值判斷、社會閱曆、人生經驗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也會呈現出不足之處。此外,一個人的專長也是有限的,當麵對複雜的社會環境時,這些基本條件就不夠用了。因此隻好“借用”別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