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商機隱藏於生活(2)(1 / 2)

看著掉了滿地的物品,趙老師一屁股坐在地上,這時屁股底下發出了一種怪聲音:類似於抽水馬桶一樣的聲音。嚇得他一下又跳了起來,一看,原來是他父親去美國時帶回來的一件小玩意兒一美國的冰箱貼,製造成了馬桶的樣子,用手一按,就會發出抽水時的聲音。他撿起這個小玩意,左右看了半天,又將它拆開了琢磨,突然找到了感覺。

第二天,趙老師買了份《精品購物指南》報,從分類廣告中找到了承接製造禮品的小工廠。聯係到門頭溝一個已經好久沒有接到生意的小工廠,趙老師便乘車去了那個工廠,但廠長需要他提供製作的工藝圖。

趙老師一宿沒睡,憑著學物理的功底,製作出了工藝圖,但解決不了如何讓它發出抽水的聲音。第二天早上,趙老師跑到一個從報紙上看到的大興玩具廠,請教了老技師後才知道,原來將聲音模擬到一個小模塊上就解決了。隨後,老師傅還給趙老師介紹了一個生產這種模塊的工廠,報價一個0.32元,生產3000個3天可以提貨。

模塊解決後,趙老師又去了門頭溝,廠長報價是1.22元一個,需要15天的時間製作,趙老師先訂造3000個,交了1000元錢定金。這等於將他的5000元錢全部投了進去。萬一賣不出去,或者工廠製作的工藝太差,趙老師就沒有退路了。

回到北京城的第二天,趙老師就開始跑各個商場的玩具櫃台,他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該往哪裏銷,該找誰去賣,反正一天至少跑六七家商場,四處亂闖。後來有人告訴他,賣這種既沒有商標又沒有誰見過的產品最好找私人的攤位。於是趙老師馬上到北京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與攤主們聯係。剛剛將產品拿出來,這些小老板就特別感興趣。趙老師定價6塊錢一個,一般情況下5.5元就可以成交,3天的時間裏,就訂出去了1000個。趙老師又馬上再製作了10000個。

就這樣,不到兩個月,趙老師訂做的13000個“抽水馬桶”冰箱貼全部賣了出去。除去所有的開支和製作費用,他一共賺了5萬元。不過,這個項目很快就結束了。因為這種小東西很容易模仿。

拿著這5萬元錢,趙老師開始琢磨新的產品。但因為勞累過度,他病倒了,高燒持續不退,每天都要用冰塊降溫。有一天吃過藥後,渾身發熱,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後來感覺到脖子涼涼的特別舒服,才發現是冰塊滑落到了枕頭上。高燒一退,趙老師就開始搜尋天氣方麵的資料,估計1998年的夏天應該是酷暑,而他知道前兩年有一種“涼爽坐墊”曾經相當暢銷,如果將它製作成“冰枕”,銷路也應該不錯。

這一次趙老師又將5萬元一分不剩地全部投入了進去。當年夏天果然酷熱,盡管多個廠家同時推出了“冰枕”,而且互相壓價,但是因為趙老師的成本比較低,利潤也還算可觀,5萬元在這個夏天最熱的8月變成了70萬元。

我們在尋找商機和選擇項目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該商機或項目是否具有特色,具備哪些競爭優勢。在將商機轉變為具體項目實際操作時,一定要奉行“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專”的戰略,隻有不斷出奇、出新,生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並經久不衰。

選擇項目要從滿足需求出發

以前市場上隻有長形剃刀出售,男士剃須時經常會刮傷了臉,很不方便,令人困擾。吉列(KingC.Gillette)自小便看到父親剃須時常常刮傷臉,長大後自己也經常遇到同樣的問題。他覺得如果創造出更方便、更安全的剃刀,一定會受歡迎。

吉列先生注意到顧客麵對的潛在困難,覺得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定會有很多人願意付錢買這個方便。

雖然他原來並不是做剃須刀生意的,但在他的努力下,終於在1903年創造出可以更換刀片的安全剃須刀,從此風靡全世界。時至今日,Gillette已經成為一家市值400億美元的跨國企業。

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無時無刻不需要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困難,隻要時時留意細心觀察,總會對某些人們存在的需求有所了解和認識,然後可能找到一些解決方法,商機就這樣顯現。所以說,哪裏有人們感到麻煩之處,哪裏就有商機。隻要是一種繁瑣、一種不便、一種渴望、一種需求,都可能成為一種商機,都可以開拓出新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