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這說明選擇行業像女人找丈夫、男人找妻子一樣重要。為了在創業時少走彎路,少受損失,選準要投資的行業和項目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行業本來沒有貴賤之分,工作也沒有高低之分。但不幸的是,很多人在創業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認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高科技或新產品開發等,很少人有想過與人合夥開一家汽車修理廠或家政服務公司等。
其實所有的行業都是一樣的,經營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錢可賺。所以,一家IT軟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館高雅,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未必比一家生產打火機的廠家賺錢,或者換句話說,一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合夥人未必比一家經營洗腳桑拿的老板更有前途。
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較高的人都去“陽春白雪”了。所以在那些“下裏巴人”的行業裏競爭會少一些,機會可能會凸顯一些。
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與三個夥伴創辦了一家房地產策劃顧問公司。在一年半時間裏勤勞經營,人員分分合合,業績上上下下,到目前為止賠了不少錢,而且不知賠到哪裏去了。
而他一位在新華社的前任領導,前幾年到深圳跟人合夥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OEM,還開發了許多采用新材料、造型新穎的產品;一位以前學美術的畫家在北京近郊開了一家汽修廠,生意做得很好,還在附近買了二十畝地。
以前沒有經營“下裏巴人”的另一個理論支持是:這些行業接觸的人檔次太低,無法“對話”。但無論幹哪個行業,都需要麵對並征服一些與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體。如果你選擇做餐飲,那麼將會麵對眾多從農村招來的姑娘小夥,培訓他們的確不易;這幾位清華高材生做房地產策劃,卻要麵對一群號稱北京最油的“油條子”們聚集的開發商,適應這些人的交際方式並向他們收策劃費又談何容易!
那位曾是畫家的汽修廠老板,現在可以輕鬆在外麵應付客戶而不需太費力內部管理,他的廠子一度出現危機,但有幾名鐵杆員工堅持要留下來陪他;那幾位清華高材生的房地產策劃公司呢,公司還沒倒閉,員工早已準備好回家,臨走前還不忘追索欠下的傭金。
為什麼同樣是知識分子,不同的年齡與不同行業經營的結果卻相差這麼懸殊?其實差別就在於創業選擇時觀念的正確與否。隻要合法,事業無所謂雅俗之分。
隻要留心就有商機
案例一:兩厘米的商機
2001年7月,國內外媒體開始報道歐元即將於2002年元旦流通的消息。這個消息對中國大多數人來說僅僅是新聞,但對於海寧的一位企業家卻意味著商機。通過研究,他發現新版的歐元比原先歐洲的紙幣長了兩厘米。
正是這小小的兩厘米,將導致原來的錢包裝不下新歐元。他馬上和歐洲商人聯係,立刻按照新尺寸做了1萬個錢包,大受歡迎。後來他每天的產量超過一萬隻,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案例二:小水果袋,大商機
江蘇近幾年袋裝水果因表麵光潔無蟲斑而暢銷,所以果袋需求旺盛。
和平村的胡進發現了這個商機後,立即買了一台製袋機大量生產紙袋。原來果農捆袋用細線,既費事,又不好使,胡進又買了機械生產套袋卡,配套銷售,深受果農歡迎。
去年3、4月份果樹套袋時期,果袋及套袋卡供不應求,方圓百裏的果農都登門求購,有的一戶就買幾萬甚至十幾萬個。製作紙袋和套袋卡利潤雖小,但由於原料便宜,製作簡單,銷售量大,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
以上兩個案例說明商機實實在在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發現並抓住它的人常常一夜暴富,但看不到它的人卻覺得它玄而又玄,神秘莫測。在對待商機的問題上,很多情況下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人說:商機=運氣
等待。盡管電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沒有強烈的市場意識、敏銳的商業觸角、明察秋毫的選擇及分析信息的本領是很難發現商機的端倪的。機遇隻垂青那些有頭腦的人,創業者需要有一顆市場意識的頭腦。處處留心商機,是創業者應仔細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