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投資少的生意適合選擇單幹,因為即使虧損也不會“傷到筋骨”,大不了就是從頭開始。單幹不需要開一個大公司,但主營業務一定要很清晰。在一個點上集中優勢兵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單幹最大的問題在於資金鏈是否能連接得上,多長時間才能讓現金流順利滾動?如果不能啟動現金流走入良性循環,那麼單幹的結果可能會很淒慘。當然如果單幹創業成功,其回報也很驚人,很多成功的例子表明,單幹成功的一年內即可進入“有車有房”的超精英階層。
靠團隊的力量
曾誠大學畢業後把兩位十幾年的兒時夥伴“拉下了水”,經營一家知名食品的專賣店生意較為如意。他們現在商業旺地廣州中華廣場地段經營,準備再到北京路尋找店麵開分店。
曾先生說,單幹有單幹的好處,合夥的好處更多。無論是在資金上還是人力上,合夥人都可以互相協助。曾先生認為,隻要大家都信得過對方,又有共同的創業目標,就可以合夥創業,這樣大家都輕鬆很多。而一個人創業的壓力很大,發展也很慢。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相當多的人選擇合夥創業。市場上的水太深,一個人創業太難,發展也十分緩慢。從表麵上看,單幹的衝勁會很大,決策果斷,可以靈活應變,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資金難以籌集、決策容易失誤、發展後勁不足等等。
雖然合夥創業也存在決策遲緩、管理成本增大等諸多缺點,但合夥創業比較容易成功。合夥創業者可以在資金、知識技能、關係資源等方麵進行整合,如果合作人誌趣相投、股權結構和企業製度設置合理的話,創業者就很容易將企業做強做大。
將無形的資源轉化為實際的財富
資源本身是靜止的、潛在的,是不能創造價值的;而資本是現實的、活躍的,它的本性是追求最大的增值。按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於資本的論述,資源隻有在生產、流通和交換中才能轉化為資本。也就是說,資源隻有通過市場運作才能成為資本,資本的流動、重組才能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價值。釋放出發展經濟的巨大能量。
2003年3月18日成都市第一條城市隧道有償拍賣冠名權,起拍價為380萬元。這是成都市經營城市,變城市資源為城市資本的結果,通過拍賣方式將其價值體現出來。成都市通過有償拍賣冠名權的市場化運作,創造了“資源通過市場化運作轉化為資本”的成功範例。
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隻有將擁有的資源轉化為資本,才有可能全麵、協調、可持續地發展。而作為個人創業者,更應該將擁有的資源轉化為資本財富,從而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這裏的資源,主要是指創業者擁有的社會關係網,例如銷售網絡、媒體關係、客戶關係等。
宋鍇在一家電視台做技術工作,由於他平常善於交際,人緣非常好,並很受領導的賞識。幾年前,他憑著靈敏的商業直覺,在電視台領導的支持下,宋鍇和朋友利用電視節目畫麵底部信息量比較少,而且不太影響電視節目內容的特點,用不到一萬元的投入開辦“底拉字幕”業務的電視廣告公司。
由於宋鍇的廣告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電視台的客戶關係,所以投入使用半年後就收入8萬,第二年就有了15萬,現在“底拉字幕”每年能為他們帶來30~40萬元的穩定收入。
由此可見,每一個創業者所擁有的客戶資源都形成一個經濟圈,在其創業的人生道路上演變成為一塊堅定的基石。但“如何將無形的資源轉化為實際的財富”是創業者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另外,邊打工邊創業者除了考慮將社會關係轉化為資源外,還可以考慮如何占公司“便宜”,這也是創業者的資源之一。
創業投資必須涉及到成本費用的問題,例如辦公場地費用、通訊費用、辦公器材費用、差旅費等等,細算下來是很大的一筆開支,要是完全脫離原先工作的單位,那麼這些費用就得自己承擔。可能很多生意一年賺下來連付這些成本費用都不夠,特別是事業剛開創的時候是典型的費用大產出小的時期,往往很可能被這些費用拖垮,而在職期間創業,這些費用很輕鬆就轉到公司頭上去了。
同時,做生意還需要許多其他資源的支持,例如客戶資源、管理係統、檔案資料,這些若是要自己一點點建立,所需要花費的資金和時間成本都是很大的,而借用公司現成的資源,成本則是非常低廉的。
你有多少創業潛力?
無論是剛從學校畢業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還是在社會打滾多年的上班族,許多人都希望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當老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否適合創業?有多少創業潛力?下列測驗可幫助你決定自己是否應當加入老板的行列。
1.你是否曾經為了某個理想而設下兩年以上的長期計劃,並且按計劃進行直到完成?
2.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你是否能在沒有父母及師長的督促下,就可以自動地完成分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