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上班族的創業項目
楊大偉在上海的一家台資企業工作,妻子在一家大型電器公司當推銷員,他們手頭上有一筆積蓄,因為銀行利息太低,所以不想放在銀行裏。從去年6月起,他瞅準時機,在上海昊凇碼頭開了一家拉麵館,後來又連續開了3家連鎖店。
現在這4家拉麵館每月能為楊大偉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超過他打工的薪水。楊大偉說他的創業很簡單,他看準了地方,出錢盤下店麵,聘請一個店長和幾個店員,店鋪就開張營業了。除了店長工資要高些,其他人都按照市場行情,每月幾百元並包吃住。
現在,楊大偉每個星期隻到店裏走一趟,盤盤賬。因為店小,賬目很簡單,無非是進貨、出貨。進貨,就是這個星期買了多少錢的麵粉、買了多少錢的牛肉、蔬菜;出貨,就是這個星期消耗了多少麵粉,消耗了多少錢的牛肉、蔬菜;賣了多少錢,將中間差價一算,除開房租、水電、稅費及人員工資,就是他賺的錢。既省心省力,又不多花時間。
類似上麵案例中的開店項目,投資額不是很大,管理比較簡單·非常適合想創業的上班族。關鍵是需要時刻開動腦筋,注意觀察,四處留心。另外,碰到合適的機會,該下手時就下手,不能猶猶豫豫。很多人都在尋找機會,如果機會來了不下手,很可能會坐失良機,後悔莫及。
前不久,有機構調查上班族最熱衷的創業項目,一共有10個,如下圖:
11.22%以上10個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投資較少,而且管理相對簡單·不需要創業者長年累月、耗時費力地盯在那裏。
關於項目的選擇,由於絕大多數邊打工邊創業者在初期都不會進行工商稅務等政府手續的注冊辦理,而這些政府部門所關注的也多是存在一定產品質量安全的商品,例如食品類和電器類,所有邊打工邊創業者最好不要選擇這兩類商品,因為政府部門管理得相當嚴格,且這兩種商品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商品。
邊打工邊創業者的商品選擇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產品本身不能存在安全性隱患問題,免得被政府部門盯上,或是因為質量問題給自己帶來麻煩。簡單點說就是不進嘴,不帶電。
2.商品的貨值不能太低,貨值低一般利潤也低,在沒有規模優勢的前提下不要碰利潤低的商品。
3.商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且小能是易碎易變形的商品,這樣運輸、儲存、送貨都很麻煩。
4.不能選擇快速消費品,銷售過快的商品一般多為低價商品,且需要占用大量的送貨時間,邊打工邊創業者每天還上班,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送貨,最好還是選擇那種送一次貨就夠終端賣個十天半個月的商品。
5.商品不能存在保值期問題,且要具備退換貨的條件,邊打工邊創業怎麼說也是小本生意,賠不起啊。
6.投資本錢要控製在自己月收入的三倍以內,這樣即便是全虧完了,也小至於傷筋動骨,也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
掌握成功創業的秘訣
秘訣1:選擇自己了解的行業
雖然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創業就需要投資,投資必有風險。上班族真正想創業,又希望比較有把握的話,一定要對某一行業非常熟悉,不要光憑想象、衝勁、理念做事。
劉健是一家手機配件公司的業務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一家生產手機套的小廠要轉讓,為了多一條出路,他花了5000多元把小廠盤了過來。
但是,在生產手機套的同行中,規模、實力都比自己略勝一籌的不在少數,劉健認識到隻有找準需求點,並找出空白市場,才能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因此,他查閱了各類報刊書籍、科技信息,終於相中了多功能防盜報警手機套。普通手機套廠家甚多,但具有防盜功能的還尚屬空白。現在手機丟失相當嚴重,這正是切入的好機會!
劉健認真地做了市場調查之後。跟師傅潛心學技術,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和具體製作方法後,馬上進入了批量生產。
為了盡快打開市場,他除了聯係原來熟悉的商店進貨外,還親自帶領員工到車站、鬧市等人流量大、手機易丟失的場合,用事實說話,介紹產品,形成了熱賣場麵。一些經銷商看到其豐厚的經濟效益,紛紛前來訂貨,產品供不應求。
選擇自己了解的行業,一方麵熟悉該行業的“行情”,能降低創業風險;另一方麵,對行業熟悉,則上手快,能盡快創造效益。因此,選擇與過去工作經曆、所學內容或生活背景有關聯性的行業,都有助於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創業的範疇很廣,可以擺地攤出售針頭線腦、布匹衣服、蔬菜水果等,可以開辦小超市、百貨店、餐館、書店等,可以從事農產品收購、中介、長途運輸等,但總的一點是做熟不做生,選擇自己了解的行業,這樣做起來會得心應手。
秘訣2:選擇與自己特長和興趣有關的事業
因為熱愛電腦軟件,比爾·蓋茨大學未畢業就開始創業一發揮特長開發軟件,最終成為世界軟件大王,全球首富。
由此可見,興趣可以變成致富的起點和創業的資本。當然,興趣不會自然而然地給你帶來金錢,欲使它變成資本,還需你的努力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