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年輕的內閣大臣(1 / 3)

失去的永遠不會比你手上現在握住的多。

——丘吉爾

(一)

1905年7月,巴爾弗內閣提出的“關稅壁壘”議案在議會表決中被否決了。按照英國的政治傳統,巴爾弗內閣應該集體辭職,但巴爾弗首相卻拒絕辭職。義憤填膺的丘吉爾立即攻擊他說:

“在其他一些事情上,我對首相的聰明才智十分敬佩,他的品格就像內政大臣一樣崇高……但首相拒不辭職,則是對議會傳統的藐視,將使英王的榮譽蒙受恥辱。”

對於丘吉爾的攻擊,巴爾弗回敬道:

“一般說來,我不希望把這種有預謀和粗暴的謾罵作風帶到議會大廳中來。倘若事先經過謀劃,措辭應當更文雅一些;倘若是非常粗魯,則無疑會暴露出其內心的真實情感。”

這次演說恐怕是丘吉爾第一次在議會中如此粗魯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這一次為什麼失控了呢?

原來,丘吉爾此時正在收集資料,撰寫父親倫道夫的傳記。他的父親隻活了46歲,而他現在已經30歲了。如果他隻能活到父親那個年齡的話,他的人生豈不是已經走過了三分之二?

正是出於對歲月流逝的恐懼感,丘吉爾才急不可待地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對不得人心的巴爾弗內閣發起了攻擊。

1905年底,巴爾弗內閣終於在多方壓力之下倒台了,巴爾弗辭去首相之職。自由黨領袖坎貝爾-班納曼於12月5日組成新政府,解散了議會,並確定於次年1月舉行大選。

這對丘吉爾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此時他已經在自由黨內站穩了腳跟。坎貝爾-班納曼看到這幾年丘吉爾的表現不俗,便邀請他在內閣中擔任財政副大臣。

在英國內閣中,財政大臣是僅次於首相的職務,往往會成為首相的繼承人。當年,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勳爵就曾當過5個月的財政大臣。但丘吉爾辭謝了新任首相的好意,因為他十分了解自己。他一看到數字就感到頭疼,財政副大臣的職務顯然並不適合他。

經過權衡之後,丘吉爾要求改任殖民地副大臣這一地位較低的職務。他到過印度、埃及、蘇丹和南非等多處英國的殖民地,對殖民地的情況知之甚詳。而殖民地大臣額爾金則對殖民地問題了解甚少,而且是上議院議員。因此,丘吉爾可以全權代表殖民地事務部在下議院發言,這無疑為他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發表獨立見解、施展才華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按照規定,內閣各部大臣及副大臣都可以配備私人秘書。丘吉爾的秘書是瘦瘦高高、博學多才的年輕人埃迪·馬什。埃迪·馬什的文學造詣頗高,在修辭學方麵的審美能力尤其令人敬佩。作為丘吉爾的秘書,埃迪是十分稱職的。他不但能為性急的丘吉爾很快地準備好各種資料,還能在丘吉爾發脾氣時勸住他。從此之後,兩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一直合作到1953年埃迪去世時為止。

1905年底,丘吉爾帶著馬什住進威斯敏斯特附近的米德蘭特旅館,並在一連串的政治集會上發表了極受聽眾歡迎的演說。因為他不得不麵對1906年舉行的大選。

在演講中,丘吉爾充分運用了豐富的閱曆和嫻熟的演說技巧,與政治對手威廉·喬因森-希克斯展開辯駁。威廉·喬因森-希克斯是一位強有力的宗教界人士,在關稅改革問題上是個穩健派。他抓住丘吉爾由保守黨人轉為自由黨人的這一事實,指責丘吉爾的政治態度前後矛盾。

在曼徹斯特的一次演說上,威廉·喬因森-希克斯甚至印了攻擊丘吉爾的小冊子,當麵遞給了丘吉爾。丘吉爾再也不是初出茅廬的雛鷹了,他已經學會如何應付這種令人尷尬的局麵。他接過小冊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我為保守黨工作時,確實說了一些蠢話。我退出保守黨,正是由於我不願繼續說蠢話。”

說完,丘吉爾把那本小冊子一把撕碎,露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色。

丘吉爾的機智逗得聽眾們哄堂大笑,也讓那些試圖攻擊他的保守黨人自討沒趣。從此之後,丘吉爾步入了自由黨的行列。不久之後,他便以自由黨黨員的身份當選為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