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與當地居民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令我心動。當我對他們的編織與陶藝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時,他們會把拒絕賣給遊客的心愛之物送給我。我研究各式各樣的仙人掌及當地植物。我試著多認識土撥鼠,我觀看沙漠的黃昏,找尋300萬年前的貝殼化石,原來這片沙漠在300萬年前曾是海底。
“是什麼帶來了這些驚人的改變呢?沙漠並沒有發生改變,改變的隻是我自己。因為我的態度改變了,正是這種改變使我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經曆。我所發現的新天地令我覺得既刺激又興奮。我著手寫一本書——一本小說——我逃出了自築的牢獄,找到了美麗的星辰。”
瑟爾瑪·湯普森所發現的正是耶穌誕生前五百年希臘人發現的真理:“最美好的事往往也是最困難的。”
我在紐約市教授成人教育課程時,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很大的遺憾,是沒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他們似乎認為未進大學是一種缺陷。而我認識的許多成功的人士都沒上過大學,因此我知道這一點並沒有這麼重要。我常告訴這些學員,一個失學者的故事:
他的童年非常貧困,父親去世後,靠父親的朋友幫忙才得以安葬。它的母親必須在一家製傘工廠一天工作10小時,再帶些零工回來做,做到晚上11點鍾。
他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有一次他參加教會的戲劇表演,覺得表演非常有趣,於是就開始訓練自己在公眾麵前演說的能力。後來也因此,他進入政界。30歲時,他已當選為紐約州議員。不過對接受這樣的重大責任,他其實還沒有準備妥當。事實上,他親口告訴我,他還搞不清楚州議員應該做些什麼。他開始研讀冗長複雜的法案,這些法案對他來說,就跟天書一樣。他被選為森林委員會的一員,可是因為他從來不了解森林,所以他非常擔心。他又被選人銀行委員會,可是他連銀行賬戶也沒有,因此他十分茫然。他告訴我,如果不是恥於向母親承認自己的挫折感,他可能早就辭職不幹了。絕望中,他決定一天研讀16小時,把自己無知的酸檸檬,作成知識的甜檸檬汁。因為這種努力,他由一位地方政治人物提升為全國性的政治人物,他的表現如此傑出,連《紐約時報》都尊稱他是“紐約市最可敬愛的市民”。
這位傳奇人物就是阿爾·史密斯。
在阿爾開始自我教育後的10年,他成為紐約州政府的活字典。他曾連任四屆紐約州長——當時還沒有人擁有這樣的紀錄。1928年,他當選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在內的6所著名大學,都曾頒授榮譽學位給這位年少失學的人。
阿爾親口告訴我,如果不是他一天勤讀16小時,把他的缺失彌補過來,他絕對不可能有今天。
化劣勢為優勢
尼采對超人的定義是:“不僅是在必要情況之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愛這種情況。”
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業,人們就愈加深刻地感覺到,他們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開始的時候有一些會阻礙他們的缺陷,促使他們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報償。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我們的缺陷對我們有意外的幫助。”
不錯,很可能密爾頓就是因為瞎了眼,才能寫出更好的詩篇來,而貝多芬是因為聾了,才能作出更好的曲子。
海倫·凱勒之所以能有光輝的成就,也就是因為她的瞎和聾。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麼的痛苦——他那個悲劇性的婚姻幾乎使他瀕臨自殺的邊緣——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麼悲慘,他也許永遠不能寫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愴交響曲》。
“如果我不是有這樣的殘疾,”那個在地球上創造生命科學的基本概念的人寫道:“我也許不會做到我所完成的這麼多工作。”達爾文坦白承認他的殘疾對他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達爾文在英國出生的那一天,另外一個孩子生在肯塔基州森林裏的一個小木屋裏,他的缺陷也對他有幫助。他的名字就是林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得到學位,而又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的話,他也許絕不可能在心底深處找出那些在蓋茨堡所發表的不朽演說。他不會說出他第二次政治演說中所說的那句如詩般的名言——這是美國的統治者所說的最美也最高貴的話——“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惡意,而要對每一個人懷有愛……”
有一位大學畢業生曾經給一位報社編輯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寫道:
我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參加工作已5年。5年來我工作順利,深得領導賞識,按理該沒有什麼憂慮。但是,自古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我已到了戀愛結婚的年齡,就是這件事,弄得我好憂慮,好傷心。我的身高隻有164米,這是爹媽給的,並非我的過錯。可人家幫我介紹過5個女朋友,最後都以“拜拜”告吹。她們說,學曆、文憑和工作單位沒說的,隻是個子太矮了,沒有風度,沒氣派。有位姑娘還很惋惜地說:“可惜,隻要再高6公分,有170米就好了。”這6公分之差,使我非常痛苦。現在我有點心灰意冷,恨爹媽為什麼不讓我長高些。因此工作也無精打采,我不願這樣消沉下去,可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