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不比較,不計較,必然多助多緣(3)(2 / 2)

8.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廣

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不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

蘇東坡經常與好友佛印在一起參禪悟道。他在參禪的過程中,佛印總是老實厚道,蘇東坡卻古靈精怪,總是占佛印的便宜。

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說:“佛印,你看我像什麼呀?”佛印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蘇東坡說:“你知道我看你像什麼嗎?其實你往那兒一坐,就像一堆糞似的。”說完之後,蘇東坡就哈哈大笑,佛印見狀,沒有搭理他。

晚上回到家中,蘇東坡很是得意地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妹妹。蘇小妹冷笑道:“哥哥,像你這樣的還悟道參禪啊?參禪講的是見心見性,心中有,眼中才有。佛印說你像佛,說明他心中有佛,正因為心中有佛,才對你的無理取鬧不爭不怒。你看他像牛糞,那問問你自己,你心裏有什麼吧?”聽罷,蘇東坡慚愧得無地自容。

每個人看到外麵的世界,都是心靈的一種折射。你所看見的,必定是你心中所有的。心中怎樣,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會是怎樣的。

其實,人與人之間原本沒有多大的差別,隻是內心的世界不同,而造成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有一句話說,眼界有多高,智慧就會有多深,心有多大,世界就會有多廣,思想走多遠,我們便能夠走多遠。也就是說,那些真正有擔當、肯放下,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心胸寬闊,敢於舍棄的人;而那些不懂得適時放下的人,都是心靈狹窄,愛斤斤計較的人,這樣的人是不容易成就大事業,有所大成就的。為此,我們可以說,什麼樣的心態就能夠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心有多寬,你周圍的世界就會有多麼的寬闊。我們可以說,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內心有多寬敞,他所在的世界就會有多大。

哈佛一位教授曾做過這樣一個小測試。在課堂上,他拿出一張A4的白紙,讓學生集中精力地盯著這張紙,最終問:究竟看到了什麼?

A組(占全班70%)的同學說:“看到的是一張白紙。”

B組(占285%)的同學說:“我什麼也沒看見。”

C組(占15%)的同學說:“我看不到盡頭。”

調查結束後,教授對這些學生進行了長時期的跟蹤調查,十幾年後,A和B兩組同學多數都一無所成,庸庸碌碌,為生活奔波;C組同學多數都做出了一番大事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最終,哈佛教授得出C組同學成功的原因:他們的目光不隻是盯在一張紙上,他們能夠超出事物的本身,想到未來。這樣的人,眼界往往比較高遠,心胸比較寬廣,也更容易取得偉大的事業,取得輝煌的成就。

人們常拿“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來誇耀人的誌向的遠大,但是如果我們將順序顛倒一下,改為“心有多大,世界才有多大”,就會發現人生的另一層禪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總是抱怨世界不夠大,施展個人才華的舞台不夠大。其實,世界與舞台的大小都源自我們的內心。內心有多強大,你的眼界就會有多高,你周圍的世界就會有多廣。要成就你的夢想,隻有不斷地擴大自身的心靈空間,舍棄過多的計較,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與做出更大的成就。

如果你能夠認清楚這一點,然後再回首一下自己走過的道路,你便會發現,當初那些困難,在現在看來隻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當初那些斥責,現在看來也是極為可笑的罷了。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當初再痛苦,再煩惱,也不過是生命的一個過程。隻要你能夠將你的心靈放得再寬大一些,不要過於計較眼前的利益得失,一切都會成為永久的過往。

為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切不可再去計較眼前的一些痛苦和煩惱了,那樣隻會縮小我們的內心。你的內心小了,如何能裝得下大千世界呢?如何能讓自己快樂呢?

9. 個人得失少計較,做心靈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