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比較,不計較,必然多助多緣(4)(2 / 2)

艾斯禁不住孫子的懇求,終於說出了隱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道:“我一與別人吵架、爭執、生氣,就會繞著房地跑幾圈,並且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與他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裏,氣就立即消了。於是,我就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努力擴大我的土地。”

孫子問道:“爺爺,您年紀大了,又變成了如此富有的人,為何還要繞著房地跑呢?”

艾斯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幾圈,會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要與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裏,我的氣便立即消了。”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因與他人發生爭執、爭吵而憤怒生氣,但是,發怒生氣根本無法解決任何問題,隻會讓自己失去快樂和幸福,損害健康,縮短壽命。一個人經常憤怒,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憤怒的情緒會使人喪失理智,會危及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會損害自己的尊嚴,會損害人際關係,還會使人犯錯誤。所以說,克製憤怒是成功者必備的修養。暴躁易怒的人,動輒會發火,後果隻會害人害己。所以,我們應該加強自身修養,克製憤怒的情緒,不要輕易生氣。

要懂得,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你再生氣,再憤怒,最終傷害的終究是你自己,任何人無法替代。一個聰明的人,是很少在一些小事上大動肝火的,他們知道,人生還有很重要的事情去做,如果將精力浪費在小事上麵,那隻會讓人生暗淡無光。

當然了,要做到不為小事而犯顏動怒,最根本的一點便是學會寬容,增加自己的心理容量,學會理解、容忍,反省自己,少怪罪他人。

有一位婦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生氣,與周圍朋友、同學和鄰居的關係都搞得不好,所以,每天都悶悶不樂的。

有一天,她與一位好友在聊天時,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悶。朋友聽完之後,便對她說道:“我聽說南山廟中有一位得道高僧,他也許能幫你解除痛苦。”

於是,婦人便去找那位高僧,對他說:“大師,我為何總是生氣呢?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嗎?”高僧則笑而不語說:“施主,請跟我來。”說著就將婦人帶到了一個小柴房的門口說道:“施主,請進來。”婦人很是奇怪,但還是進了柴房。這時候,高僧迅速將門關上還上了鎖,繼而轉身走了。婦人一看,就氣不打一處來:“你把我關在這裏幹什麼?快把我放出去……”高僧並不理會。

許久之後,女人又開始了哀求,高僧仍舊置若罔聞,最終婦人總算是沉默了。高僧便來到門外,問她說:“你現在還在生氣嗎?”

婦人回答道:“我隻在生我自己的氣,我為何要跟你到這種鬼地方來呢?”

“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如何去原諒別人呢?”高僧便拂袖而去。

許久之後,高僧又問她:“還在生氣嗎?”

“現在已經不生氣了。”婦人答道。

“為什麼呢?”

“再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啊!”

“其實,你的氣還沒有完全消失,還壓在心中,爆發後仍舊會很劇烈。”高僧說完之後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立即上前說道:“我現在不生氣了,原因是不值得氣了。”

“什麼才叫不值得啊,看來你心中還是有衡量,還是有氣的。”高僧笑著說道。

當高僧迎著夕陽站在門外的時候,婦人便這樣問高僧:“大師,什麼叫氣呢?”

高僧說:“氣其實是別人吐出了但是你卻接到口中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覺得反胃;隻有當你不在意它的時候,它才會自動消失。”

是的,氣其實是別人吐出了但你卻接到口中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覺得反胃,隻有當你不在意它的時候,它才能夠自動消失。所以,生活中,我們切勿再為了一些小事而生氣。當你因為一些事情想要生氣的時候,不妨選擇暫時離開,找個清靜的地方,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想一想,何必要因為別人而折磨自己呢?

要知道,人生的幸福、快樂是享受不盡的,值得你去品味的東西有太多,不要將精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小事上麵,因為根本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