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尷尬的年紀,一方麵我們有著年輕的體魄、蓬勃的朝氣、充沛的精力和遠大的理想,我們夢想著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到達成功的彼岸;另一方麵,我們卻不得不因受製於經驗的缺乏、人脈圈子的狹小、資金的短缺以及家庭的負擔,而拚搏在滿是荊棘的道路上。在泥濘中摸爬滾打的我們總是免不了受傷,免不了碰壁,免不了暫時的失意。年輕的我們總要經曆一些困難和磨礪,才會成熟起來,才會總結出那麼一點道理,才能恍然大悟,才能……但是,這時的我們,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失去了太多太多。
流逝的時間不能夠重新來過,犯下的錯不可能完全彌補,錯過的也不會重新給你選擇的機會。但是,我們真的就沒有辦法避免這樣的悲劇嗎?當然不是!答案就在這本書裏。很多道路不用我們重新來走,很多道理也不用我們親身去實踐去總結,它們就在前人總結出的經驗裏。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也曾年輕過、失敗過、迷惘過,但是他們挺了過來,他們把他們自己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就是希望後來人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經驗,不會像他們一樣留下人生中這樣或者那樣的缺憾,不會向他們曾經那樣痛苦。沒有人會願意在殘酷的社會中磕磕絆絆,沒有人會願意用自己去證明陷阱的存在,聰明的我們要學會利用這些經驗,才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二十幾歲要懂的人生經驗大全集》立足於實際,將前人的經驗與智慧毫無保留地呈現給讀者朋友們,教會你如何生活、如何開創自己的事業、如何經營人脈、如何應對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如何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等等。書中的經驗是我們在學校的書本上絕對學不到的,卻是社會這所大學堂的必修課,其中的經驗也許並不是全部適合你的,但總有一些對你有所幫助。書中的一字一行都是前人為我們指明的道路,順著前人的腳步,學好自己的本領,明確自己的目標,這樣才會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利!如果本書可以給你帶來共鳴或者有用的啟示,那將是編者莫大的榮幸。 第一章 現實生活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步入社會之前,大多數20幾歲的年輕人可能都做過美好的規劃,相信走上社會上能憑自己所學大幹一場;通過自己的努力,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可當步入社會後,他們才發現這個世界的複雜與艱苦,現實生活與自己所想有太大的差別。這個時候,年輕人應該拋棄以前的幻想,回到現實的生活中來,坦然地麵對生活裏的一切苦惱與困難。
公平不是社會的基本原則
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認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應有的現象。要求著公平合理的年輕人,每當發現公平不存在時,心裏便不高興。應當說,要求公平並不是錯誤的心理,但是,如果因為不能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這個問題可就要注意了。
實際上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如若要尋找絕對公平,就如同尋找神話傳說中的寶物一樣,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這個世界並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譬如,鳥吃蟲子,對蟲子來說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蒼蠅,對蒼蠅來說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隻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公平。颶風、海嘯、地震等也都是不公平的。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是與公平無關的。
但這並不是人類的悲哀,隻是一種真實情況。
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做種種決定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的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承認生活並不總是公平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
當我們沒有意識到或不承認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往往憐憫他人也憐憫自己,而憐憫自然是一種於事無補的失敗主義的情緒,它隻能令人感覺更糟。但當我們真正意識到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會對他人也會對自己懷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種由衷的情感,所到之處都會散發出充滿愛意的仁慈。同時,它讓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