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不公平的經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是無法逃避的,也是無從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學會接受它、適應它,這樣才會讓我們不再傷感、活得更輕鬆。

命運不是你生活的決策者

常常聽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有這樣的抱怨:我很想做什麼事情,可是我的家境不好;如果我出生在顯赫的家庭,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生活了……麵對生活的不如意,我們總是抱怨環境,抱怨命運,可是我們忘記了,真正決定我們生活的,並不是命運,而是我們自己。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父母和家庭,但是,我們絕對有辦法選擇自己後半生的路、生活環境或者生活方式。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即使我們曾經承受了過多的苦痛,現在也可能正在經受著生活的折磨,但是如果你敢於向命運挑戰,敢於尋找命運的突破口,你就能改寫自己的命運。

約翰是一個汽車推銷商的兒子,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孩子。他活潑、健康,熱衷於籃球、網球、壘球等運動,是中學裏一個眾所周知的優秀學生。後來約翰應征入伍,在一次軍事行動中他所在部隊被派遣駐守一個山頭。激戰中,突然一顆炸彈飛入他們的陣地,眼看即將爆炸,他果斷地撲向炸彈,試圖將它扔開。可是炸彈爆炸了,他重重地倒在地上,當他向後看時,發現自己的右腿右手全部炸掉了,左腿變得血肉模糊,也必須截掉了。一瞬間他想哭,卻哭不出來,因為彈片穿過了他的喉嚨。人們都以為約翰再也不能生還,他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是什麼力量使他活了下來?是一句格言的力量。在生命垂危的時候,他反複誦讀賢人先哲的這句格言:“如果你懂得苦難磨煉出堅韌,堅韌孕育出骨氣,骨氣萌發不懈的希望,那麼苦難會最終給你帶來幸福。”約翰一次又一次默念著這段話,心中始終保持著不滅的希望。然而,對於一個三截肢(雙腿、右臂)的年輕人來說,這個打擊實在太大了!在深深的絕望中,他又看到了一句先哲格言:“當你被命運擊倒在最底層之後,再能高高躍起就是成功。”

回國後,他從事了政治活動。他先在州議會中工作了兩屆。然後,他競選副州長失敗。這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他用這樣一句格言鼓勵自己:“經驗不等於經曆,經驗是一個人經過經曆所獲得的感受。”這指導他更自覺地去嚐試。緊接著,他學會駕駛一輛特製的汽車並跑遍全國,發動了一場支持退伍軍人的事業。那一年,總統命他擔任全國複員軍人委員會負責人,那時他34歲,是在這個機構中擔任此職務最年輕的一個人。約翰卸任後,回到自己的家鄉。1982年,他被選為州議會部長,1986年再次當選。

後來,約翰已成為亞特蘭城一個傳奇式人物。人們可以經常在籃球場上看到他搖著輪椅與年輕人打籃球。

有句格言說:“你必須知道,人們是以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來看你的。你對自己自憐,人家則會報以憐憫;你充滿自信,人們會待以敬畏;你自暴自棄,多數人就會嗤之以鼻。”一個隻剩一條手臂的人能成為一名議會部長,能被總統賞識擔任一個全國機構的要職,是這些格言給了他力量。同時,他的成功也成了這些格言的有力佐證。

我們不得不承認,約翰麵對命運的不公,依靠自己頑強的意誌力和堅強不屈的鬥誌,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又如曆屆殘奧會上的運動健兒們,他們同樣沒有受到命運的寵愛,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超乎常人的付出,呈現在我們麵前的,同樣是一種震撼人心的精彩。

我們大多數人都身體健全,與他們相比,我們所麵臨的那一點兒困難又能算什麼呢?生活中,我們遇到的無非就是工作壓力,求職壓力,生活壓力。

也許我們對生活有美好的構想,但是現實總是粉碎了我們的願望。這個時候,與其選擇悲觀失望,抱怨命運的不公,甚至遷怒他人,一蹶不振,甘於命運的安排,莫不如鼓起勇氣,向生活挑戰,向命運挑戰。當我們展露出勇往直前的姿態的時候,那些曾經阻隔我們向美好生活邁進的困難與挫折,就會在我們麵前丟盔卸甲,變得不堪一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