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說:“一個人不能永遠做一個英雄或勝者,但一個人能夠永遠做一個人。”這裏,“做一個英雄或勝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時的狀態;而“做一個人”,便是“放得下”時的狀態。做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如此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了生活真諦的人。
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少年羅道背著一個沙鍋趕路,不小心繩子斷了,沙鍋掉到地上摔碎了。可是羅道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路人喊住羅道問:“你不知道你的沙鍋摔碎了嗎?”羅道回答:“知道。”路人又問:“那為什麼不回頭看看?”羅道說:“既然碎了,回頭有什麼用?”說完他又繼續趕路。
這正如人生中的許多失敗一樣,已經無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於事無補,與其在痛苦中掙紮浪費時間,還不如重新找一個目標,再一次奮發努力。
放下就能獲得快樂。隻要你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幸福呢?
1998年長江集團周年晚宴上,李嘉誠說了一句話:“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這句話是李嘉誠人生修煉到最高境界的體現。
一位老師帶著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倉庫。這個倉庫裏裝滿了放射著奇光異彩的寶貝,也不知存放者是誰。仔細看看,每個寶貝上都刻著清晰可辨的字樣,分別是驕傲、正直、快樂、愛情……
這些寶貝是那麼漂亮,那麼迷人,學生見一件愛一件,抓起來就往口袋裏裝。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發現,裝滿寶貝的口袋是那麼沉。沒走多遠,學生便氣喘籲籲,兩腿發軟,腳步再也無法挪動。
老師說道:“孩子,我看還是丟掉一些寶貝吧,後麵的路還長著呢!”
學生戀戀不舍地在口袋裏翻來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丟掉兩件寶貝。但是,寶貝還是太多,口袋還是太沉,年輕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咬著牙丟掉一兩件寶貝。“痛苦”丟掉了,“驕傲”丟掉了,“煩惱”丟掉了……口袋的重量雖然減輕了不少,但學生還是感到它很沉很沉,雙腿依然像灌了鉛一樣。
“孩子,”老師又一次勸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還可以丟掉些什麼。”
學生終於把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來丟掉了,口袋裏隻剩下“謙虛”、“正直”、“快樂”和“愛情”,一下子,他感到有種說不出的輕鬆和快樂。
但是,他們走到離家隻有100米的地方,學生又一次感到了疲憊,前所未有的疲憊,他真的再也走不動了。
“孩子,你看看還有什麼可以丟掉的,現在離家隻有100米了。回到家,等恢複體力還可以回來取。”
學生想了想,拿出“愛情”看了又看,戀戀不舍地放在了路邊。
他終於走回了家。
可是他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興,他在想著那個讓他戀戀不舍的“愛情”。老師過來對他說:“愛情雖然可以給你帶來幸福和快樂,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你的負擔。等你恢複了體力還可以把它取回,對嗎?”
第二天,學生恢複了體力,按照來時路拿回了“愛情”。他真是高興極了,他歡呼,他雀躍,他感到了無比幸福和快樂。這時,老師走過來撫摸他的頭,鬆了一口氣:“啊,我的孩子,你終於學會了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