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建成第一所“兒童之家”(1 / 2)

1907年1月6日,我們創立了第一所“兒童之家”,招收3至6歲的正常兒童入學。那時,教育方法還未係統形成。但是,我很快推行了我的教育方法。一些幾近文盲的家長把孩子委托給我照管。“兒童之家”裏除了50多名衣裳破舊、表情羞澀的窮孩子之外,一無所有。

我們的初步計劃是集中管理幼小的兒童,以不致他們在樓梯上玩耍,弄髒公寓的牆壁或造成令人煩擾的混亂。

我受邀負責這個教育機構後,在一種奇妙感覺的鼓勵下,開始創辦“兒童之家”。我堅信整個世界總有一天會承認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我滿懷信心地宣布了這番豪言壯語。

主顯節那天,在教堂,我讀到《聖經》上的那段對我來說像是預言的話:“看到地球被黑暗所籠罩……但是,太陽將在東方升起,它的光輝將成為人們的指南。”出席兒童之家開幕式的人都訝異地問我:為何要在地球上為窮孩子建立一個這麼好的教育機構?

工作伊始,我像一個奇怪的農夫,拒絕用好的玉米種子,找到沃土就隨意撒種。因為寶貝隱藏在泥土下麵,我挖到的不是糧食,而是金子。我更像愚蠢的阿拉丁,手裏拿著一把寶庫的鑰匙,卻打不開隱藏珍寶的大門。

與正常兒童打交道時常讓我感到驚訝。有必要說說這個奇跡般的故事。

常人看來,教育正常兒童發展的關鍵是采用成功教育心智缺陷的兒童的那些方法。我在治療弱智兒童的心理和改變其思維方式上取得成效的一些方法,對於正常兒童同樣適用,有助於他們更快、更好地發展。以實際的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基礎,我的成功不是突如其來的,我的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有均衡發展的和深思熟慮的過程。但令我驚愕並懷疑的是:這些理論竟一直無濟於事,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教具作為激發興趣的一種手段,用於智力較低的兒童能夠奏效,用於正常兒童卻產生不同效果。教具能改善心智缺陷兒童的心理,讓他們學到一些東西,所以我竭盡全力勸說他們兒童運用教具,不代表這也適於正常兒童。當一種教具吸引了兒童,他將以一種驚人的注意力連續工作,心無旁騖,完成工作讓他滿意、輕鬆。這種心情,從那些安寧的小臉蛋和滿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我提供的教具像鍾表商人提供開啟鍾表發條的鑰匙,鍾在發條上緊後會不停地運轉;兒童持續地使用教具,他們的心理比以前健康,也更有活力。心理激勵才能推動這樣的工作。

長時間的觀察後,我才敢相信這不是幻覺。一次次的結果證實讓我十分震驚,但我每次都自言自語地說:“這次不夠,下次我才能相信。”教師一次次告訴我,兒童自己正在做什麼。我嚴肅地說:“這很震撼人心。”我還能想起他流著淚回話,他說:“你是完全正確的。每次我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會想,你一定是孩子們的守護神。”

我懷著極大的敬意和慈愛看著這些孩子,我把手按在胸口,深情地捫問:“你們是誰?難道不就是耶穌懷抱裏的嬰兒嗎?”

我堅定不移地相信我手裏舉著的是真理的火炬,它照耀著我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