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種不可思議的營銷方法(1 / 1)

三種不可思議的營銷方法

學堂

作者:梓忱

積分營銷

某地一位女菜販,賣菜每月賺五六千元以上。她借鑒超市會員卡方式,顧客買菜可以累計積分,到了月底,根據顧客買菜金額多少,可以分別享受不同優惠。比如,張三本月買了500元的菜,她就給5個點的返利,月底就送給張三25元的菜;李四本月買了400元錢的菜,她就給4個點的返利,月底李四買16元的菜就不用掏錢了。這個方式,吸引得不少家庭主婦每天習慣性地到她的攤位前排隊買菜。

這位菜販的成功之處,不能簡單地認為她借鑒了超市的促銷方法,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她向營銷人員揭示了一個新的營銷理念:由追求顧客單次購買利潤轉向追求顧客終身價值。

化整為零

一台手機在網上售賣,原價1980元,現在促銷價1800元,你想一下購買的人會多嗎?這種千篇一律的銷售能否激發起消費者的購買欲?促銷後商家的利潤還能有多少?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做銷售,會怎樣……把原價1980元的手機,標價為2980元,然後平分成2980“等份”出售,每份售價1元,每個消費者可以購買一份或多份,當所有“等份”售出後,係統抽出一名幸運者獲得這台手機。幸運的話,1元或幾元就可以抱回價格2980元的產品。

我們對比一下,同樣一個產品,不同的銷售模式,你覺得哪一種會有更多的消費者?哪一種會更快賣出產品?事實證明第二種帶來的效果遠超第一種。因為第二種,普通消費者一看1元就能買到幾千元的產品,馬上就心動了,繼而就是行動,因為他感覺這種玩法新鮮刺激,簡直太帶勁,太劃算,太驚喜了。

虧欠心理營銷(零營銷)

傳統的營銷觀念就是:對大企業而言就是打廣告做品牌、對小生意來講就是做宣傳發傳單。事實上,如果任何一件事,你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理解,所有的一切看法都將改變。而林先生的營銷投入故事,就能給你這種思想的體會。

林先生開了一家男鞋品牌專賣店,店麵全部按照廠家要求進行裝修,並且貨品充足。然而,因為地段的原因,人流量不多,進店顧客更是冷清。

林先生每天都在計算著資金成本、房租人工費用,為此整天茶飯不思。後來林先生請一位營銷高手幫他策劃一個創意營銷,其實是這樣的:

林先生,隻是請了一位修鞋的老師傅,到專賣店門口,在門口前寫了塊廣告牌。

標題是:免費修鞋,老師傅20年手藝真工實料。

內容是:不管您在哪裏買的鞋,無論男鞋、女鞋、大鞋、小鞋,統統免費。

隻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廣告牌,這幾句話而已,過客從將信將疑到口碑相傳,從零零散散到三五成群,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就讓林先生的專賣店火了起來。

這需要花費多大的營銷投入嗎?而這產生的銷量卻是驚人的。來修鞋的顧客要等鞋,在這段時間裏,林先生都會在店裏提供休息閑坐的椅子,甚至為免費修鞋的顧客倒水泡茶,在顧客離去的時候,還會再拿袋子給顧客包上鞋。

而林先生從不會主動去纏住顧客推銷鞋子,最多聊一些家常而已。人們不會因為免費來修鞋而受到推銷煩擾。

所有來這裏免費修鞋的顧客,在心裏都會對林先生產生一種虧欠心理。這些顧客都在期待有機會回報林先生,這個機會就是:買鞋。結果正如你所想像的那樣,林先生的專賣店,一天生意比一天好。

這個簡單的生意案例蘊含了極為深刻的人性哲理,最好的營銷不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和發傳單,而是潤物細無聲的給予。這就是零營銷的真諦:沒有營銷的營銷。